网站首页

北京城市战略定位下拔尖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和教育路径

发布时间:2018-04-20

北京在“四个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下,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应当在政治外交、法律管理、非通用语言、贸易物流、金融、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着力培养具有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这类人才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胜任国际化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和职业沟通,注重创新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法治意识和治理能力,成为各行各业的领袖者。面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北京高校应当以人才培养改革、国际交流、互联网+教育、产教融合、区域共同体以及教育资历框架为路径,提高教育质量,优化办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北京教育定位与人才支撑

北京作为全国高校聚集地、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的集中地,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教育开放和教育辐射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在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下,要努力培育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为首都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1.外向型政治外交人才

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策的充分对接,不断强化多边合作机制,为区域合作组织提供了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北京高校应当把握定位、抓住时机,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立场坚定、素质较高的外向型政治外交人才。这类人才应当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娴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可以胜任全球治理、国际组织领域的领导工作,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参与度和主导权,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

2.专业型、涉外型法律管理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系统掌握法学理论知识,通晓国际政策、国际法规则和国际组织制度,能够胜任法律、公共事务的涉外型法律人才。而推进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协调发展,也离不开专业型法律管理人才。这类人才能够把法治思维融会贯通到交通建设、产业升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发展等各方面业务中,厘清现有法律法规、治理体系方面的瓶颈,认清协同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加强区域立法研究和协调机制,保障京津冀整体战略的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

3.非通用语种复合型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要实现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政府外交、文化交流、学术合作、媒体传播等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这个交流载体。“一带一路”沿线涉及到中南亚、西亚、东盟、中东欧、独联体等几十余种官方语言,对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提出了需求。北京高校应当注重非通用语言与专业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熟知对象国家的语言,而是要对当地的政治文化、法律法规有充分地了解,熟悉相关工作领域,能够深入支持“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

4.贸易物流应用型人才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优先领域,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河北作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天津作为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北京高校应当大力发展京津冀教育共同体,协同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实践探索精神的贸易物流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应当掌握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而且还应该具备应对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形势,掌握跨境电商、跨国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交易、电子物流、信息贸易、自由贸易园区运营等新的商业业态和模式。

5.投融资等高端金融人才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京津冀地区正在不断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资金融通建设中。例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总部落户北京,在“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的投融资市场有较大的话语权。天津立足于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的新定位,大力发展自贸试验区框架下的金融开放创新。在开放的新形势下,北京高校应当做好投资、融资等高端金融人才储备工作,培养熟悉国内外金融市场规则和规律,善于开展投资并购、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交易、互联网金融等技术的专业化高端金融人才。

6.文化旅游服务类人才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立足于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首位的文化名城,同时辐射带动京津冀地区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京津冀要协同建设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发展示范区,打造一批区域性特色旅游产品和休闲度假业态,为北京高校培养文化旅游服务类人才、宣传丝绸之路文化、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有利于增加京津冀乃至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辐射力、影响力。

(编辑:崔帅 胡建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