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爵迹》真的是“烂片”吗?(2)

发布时间:2018-05-24

对于这部被网友集体盖章的“烂片”,也有部分网友被带节奏地陆续加入这次吐槽。不过与其说是集体性的抨击,不如说这是乌合之众的狂欢。好像部分网友并没有看过就用鄙夷的语气评论道:哦,爵迹是吧,烂片啊。

我想了解这部电影的口碑如此差的原因,还特地跑去豆瓣搜了短评,可惜结果令我有些失望:一排下来大多是自以为幽默的抖包袱段子,也有甚者以偏概全地一棒子打死所有观影者——一次智障的人口普查。鄙夷之中带着点莫名的庆幸,顺带给自己的鉴赏水平升了一个档次。

就是这样啊,说它是烂片,却说不出它为何是烂片。(关于对电影《爵迹》的具体评价,我已在上篇具体阐述过自己的想法,在此不作深究了)

固然,《爵迹》在多方面存在的不完美是事实,郭导片中所含的许多小心思也昭然若揭。然而我更看不起的是那些压根儿就没看过电影,瞥到演员与导演,便不做思考迅速打了低分的网友。反正大家都说烂,是吧?

我也渐渐地发现,不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也好,不知何时起开始满屏地播放小成本青春校园文艺题材的电影,多角度全方位地回忆青春,陷入可怕的死循环,找不到突破口(当然其中不乏有思想深度的出彩的作品,比如《芳华》)。然而这类题材一旦泛滥便会产生视觉疲劳,一些所谓怀念青春的国产电影基本贯彻一条陈词滥调的套路,反复地用拍烂了的剧情赚钱,比如《逐梦演艺圈》。

我是有些不解:难道看那类片的人就高级很多吗?可能于我而言,我是宁愿看《爵迹》也不愿意花钱去看所谓青春爱情片。这类影片在网上看看便好,无3D特效也能赚足眼泪,顺便开个弹幕调侃一番。

也许是观众需求决定了市场,小成本电影对于资本家来说,就是花最少的钱通过营销去博取最大的利益,因此投资卖情怀的青春疼痛片不失为一种轻松之举。

再次回到对《爵迹》的评价,我认为人们不单是针对这部影片,而是许多人对待国产另类影片存在的满满的恶意与恨意。反之,他们对待某些庸俗的文艺片和国外的文化渗透主义片却是宽容太多。

乌合之众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将他人的尝试贬低得一文不值,将恶意吐槽视为政治正确,更将无理由的谩骂视为理所应当……这样的狂欢不过是一个集体的自我满足。这种风气如同漩涡,大众已深陷其中却浑然不自知。

娱乐至死的时代,所有的跟风者都是这个时代的缔造者。

若我们不是作为一个观影者,而是站在一个电影市场的消费者与电影文化的鉴赏者的角度,我们会不会稍稍自觉冷静些,对一部电影作出正确的评论呢?

有烂片固然要谴责,但我们要是以偏概全,一味压制新尝试的萌芽,继续追求和推崇旧市场的泛滥电影,还怀着自傲感继续默认盲目跟风的不良风气,那么国产电影便很难实现转身,陷入奇怪的死循环难以挣脱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