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如何逃脱“三分钟热度”的困扰?

发布时间:2018-12-06

一、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里面有段自白:“我曾是一个学渣,很渣很渣的那种:我背着笔记本去图书馆,却刷了半天的网页,又看了半天的电影,晚上我把自己骂一顿,决定明天好好学习,结果第二天又故态复萌;我曾整天翘课打游戏,晚上通宵到早上7点,这样循环了一个多学期。但每一次下定决心后的热血,都持续不到三天,很快就会陷入计划失败的恶性循环。”

读后,深有感触,想到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也知道一些同学想摆脱这种困扰却苦于方法门径不对。

于是,我开始查阅资料,试着找到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解决之道。

二、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自己计划完不成、拖延、“三分钟热度”的根源是什么?

想必很多人会说:自制力不强呗!

然而,当你真正理解了自制力,你会发现,自制力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能够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

想想你起床后刷牙的过程:穿衣服,拿起杯子和牙刷,走到卫生间,接水,挤牙膏。即使你可能还睡眼惺忪,但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确无比、毫不费力的执行下来,基本不需要太多的自控力。

想想在高考之前的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里,我们被动的养成了很多习惯,每天规律的上课、吃饭、自习、睡觉,我们很有规律地做着每个月每天的复习内容。

这些我们都习以为常,都不需要自制力。而当你进了大学,课程安排变得自由了,你丧失了那些被动习惯,开始自己规划学习和生活时,就开始需要自控力了。但要想高效的学习生活,仅是提高自制力是无济于事的。

因为心理学实验证明,自制力和肌肉力量一样是有限的。自制力达到一定程度就无法抵御人性中的原色—即时满足感。

现实中,有太多人想在短期内看到或者获得显著的改变或成就,喜欢即时的反馈和满足感,都希望一夜暴富,一朝成名,都喜欢看“30岁白手起家创业成功”的故事。

这种原始的人性时刻争夺着身体的控制权,促使我们孜孜不倦的寻求即时的满足感。所以你明白了吗?为什么你打开手机想要看网课,却鬼使神差的戳开了娱乐新闻;为什么晚饭吃了不少,睡前还是管不住自己伸向零食的手;这些的本质都是原始人性在作怪。

所以要保证高效的学习和生活,并不像我们往常以为的那样,依赖于强大的自制力,而是得益于后天构建起来的习惯体系。那么,如何构建呢?

三、

习惯的养成,依赖于四个部分:触机、惯性行为、奖励和信念:

触机,即触发习惯的原因。比如,你早上刷牙的触机是起床这个动作;去吃午饭是因为时间到了或者肚子饿了;触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决定习惯好坏的,是它引发的惯性行为。

惯性行为,是无意识的,良好惯性行为的建立需要有自制力去克服旧的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良好习惯,这可能需要一个与旧习惯不断拉锯的过程。正如电视剧《父母爱情》中男主人公就是在妻子的一次次威逼利诱下才养成了吃饭前洗手睡觉前洗漱的良好行为习惯。而且新习惯还要获得正向的反馈(比如妻子给男主人公的好脸色),也就是下面要说的“奖励”。

奖励,是习惯养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什么坏习惯容易养成且难以改变?因为它们的奖励往往即时而明显:刷网页、吃零食、打游戏都能获得即时的满足感。而健身、练书法、背单词这些行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天生能从过程中获得精神激励,但很多人不行,那我们需要人为的赋予自己奖励:比如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时不时发个微博鼓励下自己、达成一些小目标时吃顿好的庆祝下等等。

信念,是支撑你建立习惯的内在动力:你想要学会弹吉他,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显示自己更酷;你想要认真复习,是为了考试不挂科;你想要练瑜伽,可能是想减肥或者让自己看上去更迷人。总之,你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信念能让你你在养成好的习惯时获得精神上的正向反馈,同时,你的信念越强烈,就越能忍受改变过程中的痛苦与反复。

四、

明白了这些,你还需要在实践中对自己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每次失败后,要像对待好朋友那样鼓励自己:“这周计划看100页书,只看了30页?没事,也比不看强吧,下周试试50页吧!”就这样学着自己给自己打气。

除此之外,你还要行动起来。想锻炼的,今天就蹦跶起来,哪怕只是跑了3分钟;想练字的,今天就练起来,哪怕就写一个工工整整的字。只要你做了,无论多少,都是改变。

在改变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不懈的坚持和踏实的脚步!

(编辑:张宏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