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该是怎样的生活? ” 带着这个疑惑我拨通了父母的电话。父亲即使将近半百,可四十年前的他依旧只是个孩童。年幼的他并不了解当时的国家政事,只是用上树偷蛋下水捕鱼来填充了半个童年。母亲告诉我,我的姥爷曾经是名红军,体型高瘦却十分硬朗,写的一手隽秀的毛笔字。母亲的语气不由自主的透着骄傲自豪。只可惜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我的姥爷,他去世得很早,是以军人的身份光荣牺牲的。我才知道, 母亲骄傲的语气并不是因为姥爷出色的书法,而是身为军人的伟大。
“那改革开放,您们还记得多少呢?”“这是件全国上下皆知的大事。只可惜我当时还不足十岁,只记得父亲母亲很开心,那些天难得吃了几顿肉。”父亲用回忆的口吻向我陈述着当时的激动。父亲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当时也不过是普通的庄稼人,只知下地种菜,刚开始也不懂得改革开放真正的含义。但他们从心底深刻地知道,这是件好事,是件能让他们过上好生活的伟大政策。村里的改革,土地政策的改革,一件件有利于工农阶级的盛事,让爷爷奶奶种庄稼的干劲十足,也破天荒地给孩子下厨做了顿肉。在当时吃肉真的是件难得的事情,更别说爷爷奶奶以前生活的小村庄。而现在随处可见的大鱼大肉,随时发生的铺张浪费,都与那个年代形成鲜明对比。当时还用着“粮票”换取粮食,每顿一家人仅仅几两的主食却吃得异常满足,落在桌上甚至地上的饭粒都要疼惜地捡起吃掉。“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之前的年代是频闹饥荒的年代,食不饱饮不足,吃树皮挖野菜。现在想想真的是百感交集。我们如今的年代,不仅吃饱更追求吃好。山珍海味,熊掌鱼翅,餐桌上的满汉全席只被吃了寥寥几口便全部剩下。想想曾经饥肠辘辘的孩子何不良心难安?
“哦对,我记得当时破旧的房屋都被拆了重建,红瓦白墙,煞是好看。”母亲说道。原来在改革开放之前的房屋还并不是墙瓦房,而是用石头垒起的简陋民舍,透风漏雨,让人撑不过暴雨的夜晚,熬不过寒冷的冬天。而现在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夏天吹空调,冬天供暖气,让人在温暖的港湾里忘却一切烦恼。这一切都是改革开放的功劳。
“你还记得吗?”妈妈轻声问我,“你很小的时候姥姥给你做了一件花外套,粉底蓝花,别提多漂亮了。我还从来没穿过这样漂亮的衣裳。”我努力回想了一下也不记得那件粉底蓝花的漂亮衣服了,在我想象看来也许并不是多么好看的衣服,但妈妈却羡慕不已。在他们那个年代,衣服颜色都十分单调,毫无生气。母亲有五个哥哥姐姐,她都穿着他们穿剩的衣服,大小都不一定合适,更别提讲究花色了。而改革开放之后整个中国变得绚丽多彩。人人穿着颜色鲜艳,款式时尚的衣装,神采奕奕,被浓浓的活力笼罩。
“妈妈,那你还喜欢那件粉底蓝花的漂亮衣服吗?”“喜欢啊,可惜现在老了,想穿也没办法穿咯。”岁月使母亲的眼角爬上了皱纹,头发染上了灰白,美貌不再,风韵荡然。“妈,您在我眼里永远是最年轻的最漂亮的。”声音渐渐哽咽,“爸,妈,我爱您们,同样也谢谢您们。”谢谢您们把我生在这个安康的年代,谢谢您们用双手辛苦撑起我们幸福的生活。“傻孩子,说什么呢,你永远是爸妈最大的骄傲。”不,您们才是我的骄傲我的自豪,您们的付出我永远记在心里,您们受过的苦会是将来要享受的甜。
四十年前的你们辛苦着,四十年后的我们仍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