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工程学院创新实践教学侧记
近日,团中央学校部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我校大学生IT创新协会会同北京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天津大学等50所高校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并有于2018年8月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这是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领域最高荣誉。
“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是邓小平家人根据其遗愿捐赠设立的,旨在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平台,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推动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应用实践,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环境。宗旨是“助力科学梦”,主要用于支持青少年科技知识普及,奖励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资助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
我校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是继ASC超算大赛破世界纪录、第42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获铜奖,在国际大赛中取得重大突破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究其原因,这与其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密不可分。近年来,潍坊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在不断发展中明确自身定位,以爬坡过坎的信心和勇气突破自身瓶颈,向众人展示着潍院力量。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打破旧思路引领新未来计算机工程学院院长王成端多次讲:“要通过大力鼓励、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调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达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才能将创新实践做到实处,提升人才质量呢?计算机工程学院自上而下展开了一场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尝试。
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就要敢于重拳出击。在学院召开的多次教学工作交流会议当中,人才培养体系该如何建设已经不止一次的被作为会议的重点。经过多次调研论证,该院最终敲定了“把开展学科竞赛看作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把学科竞赛工作纳入教学和教改立项中,学科竞赛进入人才培养方案,进入课堂,进入毕业设计”的人才培养方针,并于2016年出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奖励办法》。该办法施行以来,该院软硬资源得以重新划分,形成了人人讲科创,人人搞科创的良好态势。
各类学科竞赛是科技创新的温床,它使头脑中的“金点子”得以开花结果。近年来,计算机工程学院发挥各类学科竞赛的杠杆作用,用高规格赛事撬动创新人才的培养。六年来,在赛事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或考取名校研究生或就职于阿里、海尔、中航信、中国移动研究院等知名企业,在IT领域披荆斩棘、潜心修行。以赛促学,培养了大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该院党总支书记王忠山说:“学科竞赛对于彰显学院的办学实力与水平,带动学院的科研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会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
博士组团搭台唱响创新大戏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是计算机工程学院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院领导宏观把握人才大局,从学院现有的师资力量当中抽调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韩立奇、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辉辉、山东大学的王磊以及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聂玉明等博士教师组建成一支又精又专的博士指导团,专门来解决学生在科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导师我不是第一次,但是给本科生当导师这还是头一回。本科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像研究生专注于搞科研,如何让他们既不落下新知识的学习又能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探究的问题。”该院王磊博士若有所思。
导师制刚推行的时候王磊博士直接将自己的“弟子”领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并搬来了几张课桌放在了自己办公桌的旁边,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言传身教”。从大一就拜师于王磊老师门下的尹申,已经在王老师的办公室“修炼”了三年。从最初对着满屏幕的代码不知所措,到现在能够驾轻就熟独自编写应用程序代码,他不但没有落下自己专业课的学习反而成了同学们眼中的“编程达人”。“有些在课堂上没有听明白的知识点,在这里王老师也会逐一给我们讲解。王老师经常给我们‘开小灶’,这样免费的辅导,何乐而不为呢?”尹申说。
该院发挥教师专业优势,分类别,分方向引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2016年,从事于超算研究的韩立奇博士向院系提出建议:组建团队,参加ASC超算大赛。经过选拔,曹剑、涂阳、侯明山等五位同学加入到了韩博士的队伍。经过两个月的奋斗,在编写了近13万行代码之后,我校超算代表队在ASC16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中取得总排名第22位的好成绩,被授予“卓越奖”。
(编辑:崔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