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学工在线

 
浅谈小组建设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0-10-26 浏览次数: 577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在论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时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基于小组的合作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学习方式,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小组建设,并对小组建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通过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以讲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根本性改革,以促进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是一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它主要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目的就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旁协助,利用有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多方会话、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

基于以上认识我觉得现阶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是非常必要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过程的探索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体验合作学习的愉悦,从而选择有效途径运用科学恰当的方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如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等,使学生对小组建设、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促进学校发展都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潍坊十中在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基础上,以素质教育的“自主管理”和“活动构建”为理论依据,通过分析传统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系统总结反思既有的目标教学、小组建设等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成果及存在的低效能、多形式的现状,围绕落实高效课堂教学目标,提出了“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中小组建设”的策略研究问题。

围绕“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力求通过调整教学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小组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情。遵循这一思路,我们力图从教学外围的班级管理入手,通过小组建设,协助课堂中行为习惯的养成、建立起平等民主的班级文化氛围,使小组成员在集体的带动下完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讨论等小组常规及习惯养成,让我们的小组互助学习型课堂更为高效、持续。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优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

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应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为原则,以质疑问难作为教学目标的设计依据,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要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合作探究的轻松、愉快、接纳、充容的课堂气氛。小组间的成员应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团结协作,取长补短,达到预定学习目标。

通过管理方法、学习策略等具体的教育教学实施策略,系统地分析小组的结构、功能、合作方式、管理及评价策略等具体的小组构建体系。另外我们通过建设小组特色文化、打造小组团队精神为指引,引导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的养成与发挥。利用各种形式多样的班级小组竞赛活动,激活学生走向生活、多维互动,使他们更多的参与互助学习、讨论学习和时间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大学生网络传媒中心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邮编:261061 http://xsc.wf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