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
也许这个称呼在有些人看来有些矫情,有点腻歪,但我喜欢这样称呼你们。因为在我上大学的时候,曾有一位老师这么称呼我,我感觉很温暖。
宝贝,首先要感谢你主动给我写信,这种古典的表达方式我很喜欢;其次感谢你在写这封信时的真诚,一千六百余字,没有一个错别字,这对于粗心小姐来说,并不简单,你一定特别认真地做这件事;最后,我感谢你有这样一位父亲,前日我们通了半个多小时电话,溶情入理的字字句句,他都是努力去保护他眼里那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
父亲说,你在家里蛮乖的,收拾屋子照顾妹妹,言语里有些自豪;我没敢跟他说,你的学习成绩亮了红灯,没敢跟他说,你的宿舍卫生曾被通报。我只委婉地告诉他,在学校的你,可能没有那么乖,还需要时间成长。
宝贝,我不敢说,不是怕父亲回头训你,我信他绝非武断之人;也不是担心我的“告状”行为引你不满,你也并非狭隘之人。其实我是不想你的父亲对你失望,不想在一个对女儿甚是维护的男人面前,当场驳了他作为父亲的骄傲。
我很高兴,这样一个电话,可以成全一对父女二十年来的深度交谈,也成全了一对师生敞开心扉地对彼此重新认识。
其实,以前你在我眼里,确实是一个不怎么乖的孩子,我还曾用“有个性”来评价你。在这个日趋雷同的时代,有自我是好的,但是太自我就是另一个极端了。我用“有个性”来评价的孩子,性格中的缺点大约是比较明显的。当然,任何人的性格中都有缺点,但太“个性”就会将缺点外化而不自知,更不晓得有意识地去调整自己。这样的人缺乏柔性,不够成熟。也就是你说的“倔”。
性格倔的人不容易接纳环境,不容易理解他人,往往习惯站在自己的位置考虑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我,变得犀利,变得硬邦邦而给人一种隐性的“刺感”。比如你说的“说话太直伤到人”就是“有个性”这个特点所带来的刺感。所以,内心要有坚持,但这不等于你可以放弃对其他声音的参考和认可,更不等于你可以以一种我行我素或者破罐破摔的姿势拒绝生活中迎面而来的琐碎和复杂。因为这正是你未来需要好好经营的生活常态。
宝贝,永远都不要拿“个性”当资本。与他人交,能让别人觉得舒服;与生活交,能让自己心存热度,这才是可以拿来当资本的东西。
你说“生活不太如意,偏偏自己又是得过且过的性子”,我觉得这话应该颠倒过来讲:因为你这种得过且过的性子,对当下时常报以不太正经的态度,所以才导致生活的不太如意。其实我在这里蛮想问一句:你觉得如意的生活是怎样的呢?现在的你,有书读、有琴练、有钱花;有父母健在、有老师教、有同学陪,这样的生活,如果说不如意,那我只能想到一点原因:你还缺少可调剂生活的兴趣、能为之奋斗的梦想和每天都坚持完成的目标。
直到现在,你给我的印象依然是那次来我办公室时,笑嘻嘻的模样。你说你笑是因为自己紧张,想放松一下氛围。这回我知道了,以后你笑的时候,我就约你出去走走,咱不在办公室聊了。或者我们可以采用文字的方式交流。但在这里我要告诉你,用微笑来回应别人与你的交流,其实是一种委婉的拒绝。长此以往,别人可能就会关闭与你沟通的窗口,这可不是少了几个朋友那么简单,它会让你在现在和未来的人际关系交往中无意识地陷入完全的被动。
父亲跟我说,你们几乎没有太多交流,即便他问你,你也很少透露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种习惯很不好。从父亲的言语中,我能明白他在尽全力地理解你、支持你,甚至哪怕有一天你选择了一条少数人才会走的路,他依然愿意与你站在一起对抗世界的敌意。这不是所有父亲都能拥有的爱和勇气。
我想,你一定不忍心在那日渐老去的背影里让他们看到形单影只,对不对?所以,跟父母说说心里话,听听他们的建议,即便他们未必听懂,你也未必采纳。但至少,给他们这种自信让他们感受到,女儿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在敞开怀抱迎接他们的参与。
宝贝,沟通是一种能力,无论与父母、老师、同学,抑或在未来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这都是无法回避的。你现在需要以完全成年人的身份掌握这种能力。要让自己从“微笑的沉默”变为“微笑着表达”。
宝贝,我很欣慰,你说你想考研,你说你想把荒废的两年尽可能地补回来。我百分之百支持,我还要告诉你,任何时候的幡然醒悟都是恰逢其时。你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凡是认定的事情皆有毅力和能力将其拿下的人,我对你有完全的信心。
最后,我想用你的语言结束这封信。因为我很喜欢。
事在人为、人定胜天之类的信仰,确实是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跟心血。如果你做不到,就是自己不够努力。
大约每个人都有想要去的地方,要拼命地朝那个地方飞才行。你有想去的地方,那就做那样拼命的人吧。
宝贝,你说父亲让你给我写保证书,于是你写下了那封长长的信。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真的是我见过世界上最美的保证书,因为里面有真诚的语言和向上的心意。那么作为爱的回答,我也抽了一个好大的空,用心写下我的保证书。
保证书保证书,保证什么呢?
我保证我会给你信任,给你时间,静候你的成长。
最好的信任和最好的成长。
祝宝贝:身体健康,翱翔天际!
(编辑:董雨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