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鲜衣怒马少年时

发布时间:2017-03-01

  我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玩。几千几万的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就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是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因为一首歌,恋上一座城,而我无意间看到的这句话,让我恋上了这本书,恋上了那个固执的守望麦田的少年,恋上了那颗挣扎在浊世之中的少年赤子心。

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这本书的简介,首先在我脑海中回荡的是“鲜衣怒马少年时”这句话,这样一个纯中方的话来形容一个西方的叛逆少年合适吗?我内心也有无数的疑问,可当我真正进入霍尔顿那片单纯的麦田时,我得到了答案。

霍尔顿是一个坏孩子,一年中,他一共被学校开除了四次,在最后一个学校的期末考试中,他五门课四门不及格,一个所有国家都会出现的叛逆少年,坏孩子,他读书不用功,还抽烟、酗酒,搞女人,满口粗活,张口闭口就“他妈的”,明明没成年,却装作大人的模样故意扯着嗓子乱叫,只为让酒吧里的侍者送上一杯威士忌;半夜在宾馆睡不着,叫了一个妓女,却动也没动她,就心甘情愿付了十块。霍尔顿是一个好孩子,他讨厌那些热衷于谈女人和酒的人,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看到墙上的下流字眼便愤愤擦去,遇到修女为受难者募捐就慷慨解囊。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掉下悬崖,他还渴望终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发出“救救孩子”般的呼声。

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随着成长,我们失去的往往更多,说真话的勇气,做梦的权利,追逐梦想的坚持,流泪的理由和可以依靠的肩膀,都已不再,我们渐渐学会了迎合,学会了恭维,学会了欺骗,学会了适应这个虚假的世界。到最后,自己也忘了到底最初要的是什么。

霍尔顿挣扎在成人和孩子的交界线,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更不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他一步一步踉跄的跋涉在通往麦田的那条没有尽头的单行道上。

长大是人必经的溃烂。

书中的这一句话足以描述霍尔顿和每个人的成长,越长大越孤单,越长大越不安,长大后的我们,年少,狂放,轻浮,向往成熟却又无法寻找,于是,我们开始用一些东西装饰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变得成熟,来掩饰蹩脚成熟下羞涩的那一颗少年的心。

我没有看完这一本书,尽管他并不是很厚,可我还是剩下了十页没有看,我没有勇气,我怕看到霍尔顿最终也被卷进成人复杂的世界,我怕看到那个敢爱敢做的鲜衣怒马的少年最终也变成了陌生的模样,变得我不再认识。

成长仿佛只是一瞬间,就是这短短的时间,我们完成了告别过去,长大成人的仪式。

天渐渐暖了,鸟儿该回来了吧,回到那片还等着他们的寂静的麦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