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发布时间:2017-05-04

      博尔赫斯说,他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巴尔扎克说,这世上没有什么烦恼是读书所不能驱散的。季羡林先生说,这世上第一美好的事是读书。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说?究竟阅读能带给我们什么呢?而我们又为什么要读书呢?

费尔巴赫说,唯有读书,才能让人摆脱平庸。胡适先生在文章中写道“为什么要读书?有三点可以讲: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说“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由此可见,读书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个人对问题分析的方法,看世界的角度,对人生的打算与规划。提到阅读,说到读书,我们可以找出很多的名人名言,褒奖阅读好处的溢美之词,对于青年人要注重阅读的悉心建议之词……数不胜数,但是就像那句“听了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我们听了这么多前人的建议叮嘱,仍然对阅读没有太大兴趣呢?

这是一个浮躁的快节奏的效率为王的时代,而阅读却恰恰是个慢过程。读书,读到的东西假以时日会以某种方式反馈给我们。但是,这假以时日就让很多人等不起。而且,阅读的确是件有门槛的活动。所谓曲高寡合,门槛越高,能跨进去的人就越少,对于“矮子们”来说,那简直一面高墙,只能望而却步了。如此这般读着拗口的文字还不如刷刷手机,看看鸡汤来的舒服,也会让很多人选择放下读书。当然,原因远不止这两点。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作家聂震宁在海南省图书馆开展“跟着聂震宁助推全民阅读——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主题报告会上提到了一个词——阅读力。聂震宁先生指出“动口”“动手”“动心”是提高阅读力卓有成效的方法。而这其中最重要便是“动心”。“动心”即读书人读书要投入自己的感觉。这是怦然心动,更是阅读者和作者、和书中所述实现生命的交融与碰撞。同时,聂震宁先生也讲到:“提高阅读力,不只是传授一些方法就可以做到的。不可想象,一个过去不爱读书、较少读书或者读书较少有心得的人,只要把一些方法传授给他,就能使得他迅速成长为有志于进行终身阅读的饱读之士。一个阅读者,对于阅读的历史、阅读的内涵及其文化意义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又能掌握阅读的科学方法,其阅读力才可能得到较大提高。阅读力,其实就是教育力、文化力、思想力的一部分,一个人是如此,一个社会更是如此。”

我想,用胡适先生的这段话来结尾最合适:中国书不够读乐趣,我们要另开生路,辟殖民地。读书要读到有乐而无苦。能做到这地步,书中便有无穷。希望大家不要怕读书,起初的确要查阅字典,但假使能下一年苦功,能把所读的书的内容句句分析清楚,这样的继续不断做去,那么,在一二年中定可开辟一个乐园,还只怕求知的欲望太大,来不及读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