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时间安排:
3-5月:准备复习资料
4-5月:英语开始复习
6-9月:暑期全面备考研究生推免
7-9月:招生简章及考研大纲解析
9-11月:预报名及正式报名
11-12月:现场确认
12月中旬:准考证打印
12-1月:考研初试
2-3月:成绩发布
3-5月:复试调剂
6-9月:录取学校
考研的初试和复试
考研初试科目:公共课:政治(100)英语(100)数学(150)
专业课:不考数学,两门专业课(300);考数学,一门专业课(150)
另有某些专业硕士考政治和管理类综合(300)
关于复试,差额复试,按比例录取。例如复试比例为1:2,招15人,这就意味着进入复试的要有30人,而最终要刷15人。因此,不要以为初试过了考研就万事大吉了,初试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初试过了还要好好准备复试,即使初试分数很高,但是复试没有好好准备就会有被刷的可能;好好准备复试,即使初试分数不高也有逆袭的可能,因此,要足够重视复试的分量。
考研总成绩:
①一志愿学生:初试权重(百分比)+复试权重(百分比)=总成绩
②调剂学生:复试成绩=总成绩
考研经验分享:
选择院校专业需慎重
选择报考院校,首先应当评估报考难度,但很多同学只是简单的看一下排名,这是不科学的,现在离考研初试只剩下大概280天,选择一个自己合适的院校,是考研通关的第一步。
选择院校专业三因素:遵循两热一冷或两冷一热原则。
并且应该主要考虑专业实力,地区和学校。
名校是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再牛气的名校也有不具特色的专业,再普通的院校也有拔尖的特色专业。因此建议同学们在选择院校时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来理性选择,而不是为了一些外在的光环盲目追热。
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坚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说明了做任何事情之前计划的重要性。对于考研复习备考的学生来说更是要有计划,并且要求有一份详细的完全适合自己的计划,并且要求有一份详细的完全适合自己的计划,一旦计划做好就能严格执行并且不能随意更改。计划总是容易,难的是执行。
缓解压力小妙招
首先,找到排解焦虑的途径。考研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成功的途径也很多,而考研只是其一。所以,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一定要考上”只会无形中增加压力。抱着轻松的心态去应对自己的选择,反而使我们学习的效率更高。另外,当焦虑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时,一定要及时排解。
可以找长者帮忙疏导,可以通过娱乐、运动等方式发泄。考研只是不断完善自我的一个过程,无论成功与否,都不会决定我们一生。
其次,做好复习规划。计划非常重要。当我们心中有一个总体规划时,并且能够严格地按照其执行。如此可以减少我们的压力。这次,需要强调是我们的计划一定要全面具体,包括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多长时间,主要任务是什么;以及每天学习时间怎么分配,每个时间段复习的科目是什么,该时间段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等等。当计划完成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执行了。很多学生自主性不强,计划做的很完美,就是不能严格执行,结果就是更焦虑,紧张。所以,我们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恰当。做一个,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的计划。
最后,一定要锻练。研究人员发现在经过30分钟的骑脚踏车的锻炼后,被测试者的压力水平下降了25%。压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看不进书,到最后阶段会出现“心慌”的状态。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锻炼身体。在锻炼过程中,释放压力,增强信心。
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始终保持好的状态。所以,不要急躁,调整好心态,找到释放的途径才是关键。
(编辑:田钰 郑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