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的原野,天空是一望无际澄碧的颜色,那天际丝丝缕缕的白云是淘气的孩子信手撕裂而随意丢弃的棉絮,大田里的麦苗像海面翻着波浪,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
毕竟节令不同了,虽是微风,也有点刺肤的冷。太阳却很和煦温暖,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永恒的,那就属太阳了。无论是上古还是当今,严寒还是酷暑,她都将她的光和热慷慨平等地奉献给苍生万物,从不要求索取与回报。
农村出生农村长大,毕业后又回到农村工作,与那些野花野草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在农村,那是极易见极常见的,庭院中,台阶下,田埂上,道路旁,几乎俯拾皆是,触目可见。它们春华秋实,自生自灭,形态有别,风姿各异,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
母亲也是位乡村教师,父亲常年工作在外,家中里里外外都靠母亲一个人。记得小时候,一到秋季,母亲放学回家,肩上的锄头后面总是会挑着一大捧结着红彤彤野果的荆棘。母亲把它平摊在屋子中央,我和弟弟就开心地围了上去。那种野生植物有着椭圆形的小小叶片,叶片边缘呈锯齿状,细长柔韧的枝干上还生着一支支绣花针般怕人的尖刺,我们就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些扎手的细刺,采摘藏在枝叶里的那一个个红艳艳的果实。那果实是扁圆形的,小钮扣那么大。成熟之后是紫红色,汁液丰富,含在嘴里酸酸甜甜的,像极了桑葚或者草莓。吃完了,红色的浆汁将我们的小手染得通红,嘴巴周围也是一圈红色,在水里很难洗掉。那时的我们只是懵懂孩童,并不知道那野果叫什么,只觉得它很美味,大人们或许也不知道。想在想来,那或许就是野草莓吧,不能肯定。真的,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见到更没有吃到过那种野草莓,它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酸酸甜甜,回味悠长。
那时的我们,上学放学路上,或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时,看到路边的花茎草叶,或青翠多汁,或娇嫩欲滴,或鲜艳夺目,很是惹人喜爱。就常常信手摘下送进嘴巴里嚼起来,酸的涩的苦的辣的,犹如神农尝百草一般。却常常被大人们呵斥,说是小心中毒。据说就有一个小孩子,因为乱嚼这些野草野果,后来成了哑巴,医生怎么也治不好。后来呢?后来就成了哑巴,我们听了骇然,从此就不敢乱嚼东西了。
喜欢这些野生的东西,犹如喜欢一只正在草原上捕食的猛虎,因为野性,所以美丽。前一阵子的野菊花,令我我深深地怀念,它们歪歪斜斜地生长在田埂地畔,一丛丛,一簇簇,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开得肆意而烂漫,热烈而豪放。没有清规戒律的约束,没有三纲五常的禁锢,笑迎蓝天白云,沐浴阳光雨露,以天为被地为床。尽情地生长,生长再生长,开放,开放再开放,将自己的美丽在天地间毫无遮拦地尽情绽放,这才是生命应有的本色,我为这样的生命喝彩。人们虽然早已从茹毛饮血的时代走向了文明,但我却以为似乎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人本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具有自然属性。记得那次去旅游,和友人一起漫步树林间,匍匐大地上,我们犹如回到了久违的母亲的怀抱。游人在林间情不自禁地发出野兽般嗷嗷的嚎叫,一应一和,此起彼伏,那种回归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
野菊是一味良药,摘回家洗净晒干,泡水泡茶,清肝明目,去热解毒。时光荏苒,逡巡而过,还没等我走出樊笼尽情领略一下野菊的风姿,那一路金黄便成了一路枯黄,我捶胸顿足,好不懊恼遗憾,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野菊虽然凋落,可我惊喜地发现,另一种植物的果实却显露出来了。那是一种小型草本灌木,椭圆叶片,浑身有刺,生着一串串葡萄干那么大的红色果实,从田边的矮土崖上一串串地垂下来,一个个小红灯笼一般,弹指欲破,晶莹剔透,映着蓝天白云黄土枯草,在这深秋的田野特别耀眼。其实这种果实,未成熟时是绿色,成熟了就红艳艳的。
我小时候就常见了,不知道它学名叫什么,只是听有的大人说它有毒。今年夏季的一个午后,和朋友去塬上散步,途中累了坐在路边草上休息。我随手摘了一根草叶和一枚小小的红色野果在手中把玩,他问我,知道这是什么吗,我摇头,他说这就是野生的枸杞。哦?我很疑惑,继而惭愧。没想到从小到大,司空见惯的小小野果就是中药里常见的枸杞。枸杞我可知道,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功用大了去了。可见世间事就是这样,最熟悉的往往就是最陌生的。
今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此行的目的就是去采摘这些野生的枸杞的。农村很少有人识得这个,为了确保干净,我将车子停在路边,绕过大路,从一个斜的小土坡上去,站在小土崖边,将那长长的枝条拉上来,一个一个小心翼翼地采摘。正是枸杞成熟时,一个个红彤彤地圆润饱满,可爱极了。我去时带了一个装蓝莓的广口塑料瓶,不多时便摘了小半瓶。路上不时有骑车的人路过,好奇地向这边张望。一个满脸皱纹皮肤黝黑的老大爷还特地问我摘这个做什么,我说这是枸杞,是一味很好的补药。他若有所思,摇摇头,慢慢走了。
可怜这些枸杞,生长天地之间,沐浴阳光雨露,送走日落,迎来日出,红了一年又一年,纵然身旁行人如流水,年华也似流水。可敬这些枸杞,纵然少有人识,鲜人赏爱,也绝不自怨自艾,自暴自弃,依然蓬蓬勃发,蒸蒸日上,没有一点虚伪忸怩与奉迎做作。你说它孤芳自赏也好,不懂时务也罢,抑或说它难登大雅之堂。它就这样静静地,精彩地,灿烂地,度过了一年又一年,一岁又一岁。为野生枸杞喝彩,因为它活出了自己的本色与真性情。
看看日渐西沉,该回家了,盖上盖子,满满当当的一瓶,从瓶外向里看,一个个红嫩的枸杞豆亲亲热热地挤在一起,我心中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明天——还来。
正是枸杞成熟时。
(编辑:朱一波 李昱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