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我好像很忙,又好像是瞎忙

发布时间:2017-10-12

我每天都这么努力,

我却看不到有什么成长?

为什么我的付出跟收入不成正比?

有时候我们看似在努力,但往往在最努力的时候,最容易掉入“努力的陷阱”,让你成为一个穷忙族。

这段时间很忙,真的很忙,忙到什么程度呢?女朋友约你出去吃饭都说很忙。忙,是好事。因为对比忙,闲着度过青春,更累。

这样的生活,忙碌,并幸福着,这一切,是值得的。人的一生,总要经历过大风大浪,才知道海阔天空的美好。既然年轻,就得忙起来,才不辜负岁月的美好。

但有些人在忙碌中迷失了自己,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渐渐郁郁寡欢,消沉度日。

但也有些人,每天忙到外卖点的午饭,到晚饭的饭点才吃完。虽然累,但是当完成一件事后,那种喜悦之情就会冲淡所有疲惫。

两者的区别只在于思考,你要找到你忙的意义。

但往往在最努力的时候,最容易掉入“努力的陷阱”,让你成为一个穷忙族。

努力的陷阱

2006年的时候,有个系列纪录片叫《穷忙族》。

穷忙族(Working Poor)这个绝望的群体整天拼命工作,却看不到回报,贫穷是他们无法摆脱的宿命。

比如34岁的临时洗车工小山良人,高中毕业后从事超过二十个工种,却大多是学不到技术的短期工作。现在也只能同时打几份零工,即便拼命工作收入也没增加多少。

“每天都很忙,却看不到回报。”

当然还有那些每天5点半起床背单词11点才去睡觉、成绩却一直没有提高的学生们。

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努力的陷阱”。

努力的陷阱仅仅是因为效率低吗?

有人会把“努力的陷阱”简单归因成效率问题,其实不然。

效率低的确是原因之一,却不是全部——比如L先生,他的团队执行力特别强,效率并不低。

可问题就在于,他的公司没有清晰的愿景。因而他频繁地更换创业方向,以至于很多过往还算得上成功的项目,在更换了创业方向后都失去了价值。

这便是“努力的陷阱”的另外一个原因——效用低。

稍微解释一下效用(Effectiveness)和效率(Efficiency)的不同:

这里顺带引出一条超级无敌简单的公式:

前面读书的例子:

* 回报:一定时间内获取的知识数量;

* 效用:读完每页书后获得的知识数量;

* 效率:每小时完成阅读的书本页数;

* 总用时:总共度过的时间。

就算每小时完成阅读的页数再多(效率再高),假若没有好好的把书中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效用太低),读了也白读。

如何摆脱“低效用陷阱”?

诀窍:确认目标

在抱怨“努力却得不到回报”之前,你必须先搞清楚你想要的“回报”是什么。

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所谓“回报”就是不断地接近企业愿景。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幅图:

A和B两个人的起点一致。

A一开始就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回报”是什么,于是径直往目标走,不做无用功。

B却不然,他可能在多次试错、绕弯路之后才幡然醒悟,才知道自己想要的“回报”是什么,但这时候已经做了太多无用功了。

有些时候,停下来先想一想你的目标是什么,可能比什么都重要。

我虽然很忙,但是我每件事都很有意义,因为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那么多人都说自己很忙,有人是在瞎忙,有人是在为未来努力。

你早上七点起床,洗漱之后拖着沉重的步伐去上课,玩了一个上午的手机,沉迷于科学幻影之间无法自拔。之后你告诉我,你很忙你很累你没有时间做作业完成论文。

比尔·盖茨说:"一个领袖如果整天很忙,就证明一件事,能力不足。"

因此,当你此刻很忙的时候就问问自己:

1、我在忙什么?

2、我忙的事有多大价值?

3、我做的事别人会不会做?

4、我为什么会这么忙?"

再忙也要停下来,想一想,不忘初心,就好。

不管什么原因,如果此刻你很忙,请你真实的面对你自己,该停一停,给自己充充电,学习学习了!

编辑:王勋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