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发布时间:2017-12-01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著有《板桥全集》。

正如郑板桥所画的竹子一样,他的为人也十分正直,廉洁,爱民如子。据史料记载,郑板桥在河南范县曾做县令5年,大约54岁离开河南范县到潍县任知县。但郑大人被调任潍县任职时好像很不逢时,因为当年潍县恰逢荒年,百姓流离失所,饥饿到人吃人的地步。无奈之下,郑大人只能违背官场意图,救民于水火,开仓放粮,来赈济潍县灾民。然当地豪绅却大为阻止,让他还是向上申报后再说。郑大人可不管这么多,并愤怒地说:“都到什么时候了,要是再向上申报,辗转往复,百姓怎么活命?要是上边降罪,我会一人承担。”便打开官仓,赈济灾民,让潍县上万灾民得以活命。

板桥在潍县为官7年,据说,卸任离潍当日,不仅城内万人空巷,留下“百姓痛哭遮留,家家画像以祀”的画面,而且,很多百姓都是沿路相送,目送着他的离开。那时,他和他的全部行装也仅仅只有三匹毛驴:一匹是他自己的坐骑,垫以铺盖;另一匹驮的是书籍;再一匹则是他的书童乘坐……由此可见,潍县百姓对我们这位苏人大老乡的爱戴之情,情非一般。

他一生擅画竹兰。又以画竹最多,兰、石次之,但也画松画菊,堪称清代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之一。其代表作的水墨《竹石图》系列与咏竹题画诗就传世甚广,如其一的《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就脍炙人口。这首诗既点出竹之“处境”,更直接说出竹的镇定,经得起各种磨难考验,俨然是个顶天立地、昂然不屈的壮士、烈士,令人望之生“敬”。

潍县名士多。正是有这样的正直,像竹子般的君子,才有了人杰地灵的如今的潍坊。最后让我们用郑板桥的一首小诗来总结他这辉煌的一生。

细细的叶,疏疏的节;

雪压不倒,风吹不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