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悠悠终不散,傲骨铮铮始有声。
性情旷迈精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竹林七贤中最令人敬佩的人物之一,敢与权贵抗衡,敢于与表达自己对于政治的不满。
“两汉本绍继,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咏史》),南宋诗人李清照曾这样评价嵇康。关于如何评价嵇康,我想先从嵇康所处的时代入手。嵇康所处的时代,政治混乱,文人墨客的归宿都不得以善终,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文人士大夫要么依附于贵族,要么归隐山林,嵇康,选择了在山林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首先,嵇康年幼丧父,由母亲和兄长抚养成人。幼年聪颖,博览群书,后迎接沛王曹林之女长乐亭公主为妻,因而获拜郎中,后任中散大夫。所以说,嵇康效忠于曹魏王朝。对于嵇康而言,正人君子,所不耻的便是投机取巧之事,司马氏代曹,嵇康认为不是君子所为。
嵇康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出仕围观,他长修炼养性,服食内丹,弹琴吟诗,自我满足。官场的失意,政治的不顺心,使嵇康对归隐更加热衷。好友山涛的出世,嵇康作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世,嵇康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招到司马昭忌恨。
其次,嵇康在音乐方面也有建树,通音律,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他主张声音的和,合于天地也是最高境界.时代造伟人,嵇康所处的时代成就了他豁达与明朗的性格,他的诗以表现追求自然,高端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内容。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示极大的愤慨,诗的最后说“采薇山阿,散发岩有。永啸常吟,颐性养寿。”表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纵观整个历史,豁达放荡之人少之又少,将世俗名利置身事外得人也少之又少。嵇康,这位晋朝伟大的文学家成就了晋朝的一代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