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瞥到韩寒的微博推荐过这部影片,并称其为年度最佳电影,便去找了枪版模糊的资源欣赏了一番。
该片源于一个墨西哥亡灵节,一个热爱音乐的男孩米格尔把得拉库斯作为他的音乐偶像,却因鞋匠家庭出身被禁止碰音乐。一次因触碰了一把吉他而踏上了亡灵土地,重逢了一意想将他送回人间的祖辈们,并遇见了落魄乐手埃克托,并展开的一段奇妙的旅程。
枪版色彩并不绚丽,剥下一层华丽的外表后,反而觉得,撇去成熟的动画制作技术,在视觉冲击不强烈的背景下,更能窥探到电影真正想传达的东西——对亲情,梦想和死亡的思考。
不奇怪,这些一直是人们永恒讨论的话题。我也从中略微捕捉到了影片关于各个话题意欲传递的思想。
第一,关于梦想与亲情孰轻孰重的解答。影片快结局时,米格尔抱着埃克托痛哭,对说出不在乎自己的照片是否能被摆在灵堂上这样的话感到后悔,埃克托也后悔当年为了音乐梦想远走他乡,舍下母女,他们以为家人是比梦想更重要的事情。其实不然,影片更想传递的是,亲情与梦想本就不应对立,也不必一定得做出选择,然而获得家人祝福的梦想却能走的更远。
其次,关于亲情与死亡。亡灵节是连接逝去的人与亲人之间的纽带。或许可以挣脱现实和理性的束缚,幻想着还存在着另一个世界,去世的人会活的很好,一如既往地享受他们的生活,而且一年会回来和我们重聚一次,跨越生死的界限,共同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刻。
夹杂着一丝魔幻主义色彩,虽然有丝荒诞,却真实的令人不得不相信。
理性和科学足够重要,然而想象力,情感和梦想才是我们活着的骷髅和支架。
这令人想到《死亡诗社》里的一句经典台词:“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同时也追溯到电影本身的意义,丰富人的体验,展示一切的可能性。不是宣扬某种枯燥的理论,而是以艺术的形式表达抽象的思想,引起观影者的思考。
比如抽象的词汇,死亡本身,这也是最最沉重而深刻的话题。影片中墨西哥人将亡灵节过得很愉快,体现他们对死亡怀着一种轻松乐观的态度。或许在安慰我们,原来死亡也可以是件不那么悲伤的事。然而影片真正想表达的在后头:死亡并不可怕,忘却才是。
“他,他怎么了?”
“被人遗忘了。如果在活人的世界里那边没人记得你,这边的你就会消失。我们叫——终极死亡。”
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所以,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所以啊,不必将死亡看作一件沉痛的事,只是记得在爱的记忆消失之前,记住我。
影片中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小细节,比如那只狗是灵魂的引领者,还有万寿菊指引亡灵走上回家的路等等。也存在着许多观念的崩塌,瓦解和重建,比如对表面偶像的定义,对梦想和家庭的抉择,对亡灵世界褪去肉体只剩骷髅本身的深刻含义。
总体上,影片表面上记述了一个男孩的寻梦之旅,紧扣了情感的核心——亲情,却有意映射了对于终极死亡的思考。
的确,电影的意义远不止概括和阐述枯燥的理论,还应自行体会一切的可能性。毕竟,知道不是真正的感受,理解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