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竹林深处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7-12-14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然而有时候英雄也会被时势所扰。面对纲纪大坏的朝局,面对野心勃勃的司马家族以及朝不保夕的名士阶层,以嵇康为首的名士们愤怒,不甘。他们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身先士卒和司马家族进行斗争。然而,就算是孔融这样名满天下的大名士也因为政治斗争而一朝陨落,名士们深感对这个黑暗和腐朽的时代无能为力。同时,司马家族对权力的渴望让他们开始对反对他们的名士们进行残酷的政治清洗。对现实的失望和无奈促使名士们从喧嚣的尘世走向幽静安宁的竹林净土。

以嵇康为首的七位名士聚集在云台山下的竹林之中把酒言欢,清谈玄理。他们不拘于俗世的繁文缛节,佯狂放达,以酒为伴,游走于竹林山水之间,过着诗意人生。这七位名士被世人称为竹林七贤。他们借诗酒人生来麻醉现实,躲避政治风险。然而在七贤佯狂放达的表象之下,其实是他们内心无处消解的凄凉和无奈。作为士,他们与生俱来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不允许他们对现实置若罔闻,现实却又并非他们能力所及。在强大的政治高压之下,他们连自己的生死都尚且难以保证,又何谈理想。

政治的战火最终还是烧到了竹林这片净土。迫于形势,昔日参与竹下之游的名士们一个一个离开竹林回归朝廷。云台山下的竹林再也听不到七贤把酒言欢,清谈玄理的声音。只剩下嵇康弹琴打铁的萧索和淡漠。面对权威,嵇康选择了自我放逐,在山水之间独自游走,追寻诗意人生,回归精神家园。面对昔日的好友山涛送来的政治请帖,嵇康毅然与山涛以及山涛所代表的权贵决裂。嵇康这种公然不与权贵合作,不屈服于权威,对自我本心一丝不苟的坚持以及对名士孤独而又执着的坚守,不仅让他成为了当时的名士集团的精神领袖,也为他的陨落埋下了伏笔。

司马家族的屠刀最终还是挥向了嵇康。三千太学生的请愿和朝廷上下的奔走呼号并没有阻止屠刀的落下。嵇康此时已经成为司马家族易代曹魏,登上权力巅峰的障碍。除掉嵇康,不仅是除掉了一个政治上的障碍,更能对以嵇康为首的名士集团起到一个震慑作用,为司马家族扫平政治障碍。司马家族又怎能轻易放过嵇康。这一天的来临,嵇康也许早就预料到了。行刑之日,他神色坦然,脸上没有流露出一丝恐惧和不安,只是眼中带有些许的遗憾。刑场之上,嵇康用生命为广陵散坐了此生最后一次绝唱。曲终人散之时,一代名士嵇康就此陨落。

嵇康的离去并没有让他被历史和时代所遗忘。在他死后,《晋书》,《世说新语》,《资治通鉴》等众多古书一次又一次提及他的名字,后世学者,文人,画家对他更是高山仰止。鲁迅先生更是将以嵇康为代表的名士风范誉为魏晋风度。

历代名士无不以自己的方式,为自己的时代,为后世阐释着自己心中的魏晋风度,而这其中,尤以嵇康用自己的生命阐释魏晋风度最为荡气回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