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社会的节奏逐渐加快,闲暇时的人们希望能以某种刺激的方式来放松紧张的神经,于是,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逐渐产生了。在脑浆四溅、脏话乱飚中又不失小清新的文艺感。这,就是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主要是在官感上,使暴力以美学的方式呈现,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具体的不舒适感。支持人士往往称“暴力程度与票房收入成正比”,社会道德捍卫者和舆论谴责人士则称其是对社会道德教化的阻碍和负面影响;恐引发心理未臻成熟的人们,间接以为暴力行为亦是一种美感的呈现。因此在社会上出现了褒贬不一、完全相反的两种声音,那么暴力美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在其中,以好莱坞的鬼才,昆汀.塔伦蒂诺以及香港大师,吴宇森为代表的导演对此类影片做出了深刻的诠释。
从早期电影人对暴力的叙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吴宇森影片中对暴力的风格化处理成为电影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以往好莱坞对电影的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规都是针对暴力和色情提出来的,都是仅从道德层面出发将暴力当成一种对社会或未成年人有危害的因素加以限定,而这些限制是与当时电影中暴力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的。吴宇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使得他以暴力为题材的影片不再被当成是“暴力影片”来看,因为他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东方美学视角,第一次使暴力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而提起昆汀.塔伦蒂诺,更是将这一“艺术”提升至了某种新境界,《杀死比尔》系列、《无耻混蛋》、《低俗小说》。都是在国际上享誉盛名的IMBD神作。而昆汀更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对于“暴力美学”的展示十分鲜明,各种暴力血腥的镜头充斥,各种蒙太奇技法巧妙揉合,分段式的记叙方式显示了导演独特的个性思维,音乐和色彩的精妙体现了后期制作的精心,而各个人物都与整个故事大背景十分相符。使人看过他的电影之后,久久沉溺于他所设计的剧情。
血腥而不恶心、暴力的动作场面有时反倒呈现出一种视觉的美感,进而消解了暴力的残酷性。刺激感官,宣泄暴力情绪,具备美感,当鲜血从身体里溅出的那一刻,想到的不是恐惧和血腥,而是刺激、痛快、美艳与迸发。这,就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