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是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
大概是高一的时候,学校门口的小书店几乎是每天都盼着放学好去呆着的地方。偶然一次被推荐了一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我看作者是英国人,便没什么兴趣,因为向来我对国外作品并不特别热爱。这个想法被搁置了两年。高三枯燥烦躁干燥没有期待没有激情的生活让我对所有只要有一丝丝波澜的事情都抱有热情,所以常常搜刮大脑中过去残留的有趣没趣的事情来回味。有天放学出来的太晚,学校门口买书的小摊前逗留的人群也走光了,我便无意识的走过去,就看到了这本书,《月亮与六便士》摆在比较显眼的地方,从此它渐渐属于我。
拿回家读的时候,前面的叙述枯燥无味,读到大概七八十页,前几页读的很不顺畅,很难融入,也由于是译著,主人公没有出现前还是很索然无味的。虽然早就知道是个怎样的故事,读到这里,对于主人公对灵魂世界的追求,对追随内心深处灵魂的指引所选的路还是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渐渐融入书中的叙述,自己仿佛分裂成了两个人,一方面对女人丈夫的离开而痛恨,一方面为怪才的洒脱而亢奋。
以女人的角度去看,斯特里克兰真是个彻头彻尾的混蛋,没有对家庭和社会的丝毫的责任感,没有爱心,所有的一切人性该具备的特点他都抛弃了。就像他惹怒了耶稣,耶稣便剥夺了他之前的一切,给他个躯壳和另外一个人的灵魂苟活于世。
另一方面对画家的不羁而赞叹,他之前的日子像是被蒙蔽了双眼,失去了记忆一般。他是上天降临在人世的受了惩罚的神灵,某天突然觉醒了,便直直的追着自己内心灵魂的指引毫不犹豫地向那点光奔去。伸着双手必要捉住那光源,“我必须画画”就如同人必须呼吸鱼儿不能离开水一样理所当然不容置疑。彼时的他,谁都没有资格对这个伟大的人评头论足,我们的评论都是基于在对人类人性的态度上,而他就好像成为升华了自我的神灵了,只是在找寻重回天堂的路。人世间的一切孩子妻子,不过是他在世间受罚过的证据罢了。每况愈下的境况伴随越发纯粹的心灵,肉体越凄惨,灵魂越高尚。
"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