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朝圣》有感
一个安静的下午
一场突然的离开
想一去不回的冒险
出发不去往终点
旅途终于开始了
就从这一步开始
这一段文字截自与书同名的一首歌曲,读书后搜到这首歌,即使书中的哈罗德老人与演唱者徐大乐隔着次元与太平洋的距离,可歌词却与哈罗德的心路历程有着高度的吻合。
那么现在,我想邀请你们见证一段普通老人的旅程。一位平凡至极、一成不变的老人为了朋友,在一个不知真假的信念的牵引下,开启的一段传奇般的徒步旅程。
哈罗德老人退休后,与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乡间,日复一日。直到某天,他收到一封信,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患了癌症晚期,写信告别。震惊之下,他客套地回了信。然而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渐渐想到了自己的人生,越走越远。除一封信外,他必须再做些什么。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奎妮便会活下去。
本书的宣传语介绍道:它有关爱的回归、自我发现、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我认为这小说的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远胜于普通读者口中的鸡汤文,然而我必须承认其中的许多语句扎实而沉重地撼动到了我。
比如关于自我发现:“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便显得平淡无奇。哈罗德无法再否认其实一路上见过的每个陌生人虽然是独特的,却又是一样的,这就是人生的两难。”
又比如关于信念:“他们都相信他。他们都看见了他的帆布鞋,听过了他说的话,却用心说服了理性,选择忽略一切证据,去期待一种比不言自明的现实更大、更疯狂,也更美好的可能性。”
经历了这次漫长的旅途,无论他舍弃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其实不管他走多远见识多少人事物,看到的仍然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平凡人见证奇迹,英雄缔造奇迹。这不仅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灵和回忆丈量的人生之旅。他的身体之旅与心灵之旅相结合,交替表现,而他在终点时,他的心灵之旅更像是投影到现实空间的一个映射。
腾地想起周国平散文里的一句话:“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文学与诗歌,就是即便经历,时空,国界皆不同,却传达着相似的普世价值。
我们在黑暗中并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世界太大,人会迷路,要么庸俗,要么孤独。那么不如启程吧,去寻找另一个自己,不论是心灵还是身体,总有一个应该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