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工作,就这样,越来越多的人家中留下只有年迈的老人和幼小的孩童这两种特殊的群体,我们统称之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我们都知道,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农村中占有很大的一个比重,而他们的心理、身体的健康和生活等情况已成为我们整个社会都很关注的一个问题。
而最近“四川仪陇17岁留守女孩替父行孝,背着奶奶看病3年”事件,让人们把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的关注再一次推上社会的焦点。
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回避并急需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
我们都知道大部分“空巢老人”常常表现出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等极其悲观消沉的性格特征。而造成这一现状的最大原因就是“孤独”。子女长时间的离家,对那些独守在家乡的老人来说是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没有之一。一部分老人也许只需要承受着“孤独”的压迫,但还有一部分老人还要承担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
我们都知道老人的身体比起年轻的时候较为脆弱,可能稍不留神身体就可能出现一些小的问题,为了不给子女造成麻烦,这些老人做的更多的就是忍耐,忍耐身体的不适,忍耐那几乎看不到尽头的寂寞。
身为社会一份子的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同胞做些什么,这不光是为了他们,也为了将来有一天会衰老的我们。衰老,是我们从出生那一天算起,无法逃避,必须要经历的事情。所以帮助已经衰老的他们就是在帮助每天都在走向“衰老”的我们自己。
那留守儿童呢?
父母的离家,对那些孩童来说可算得上晴天霹雳。没有父母陪伴教导的他们往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
第一类则是像四川仪陇那个17岁留守女孩小燕一样,他们乐观、坚强、懂事且勇敢。而另一类则是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是第二类孩子,而这两类孩子无一是不需要我们关怀的。
他们过早的离开父母,失去童年肆意和天真烂漫,过早知道了何为孤独,何为寂寞。他们有的可能为了减轻家里的压力,不得不过早的帮家里承担一些不属于他们年龄的责任,而被迫离开学堂。有的可能因为没有接受正确的引导而对学习充满排斥,过早的外出打工。这些孩子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可他们却因为各种原因远离那对他们将来尤为重要的知识的海洋。
我们可以为这些孩子、为这些老人做这什么?
老人需要陪伴保持心情愉悦,他们需要医疗检查保持身体健康。然后我们社会的很多人自愿组成志愿者,在空闲时间去陪伴那些孤独的老人,和他们聊聊家常,为他们做做家务;很多医院的医生也会每年都会为这些老人免费进行身体检查,让老人生活的更加健康。
对于这些孩子们的教育,每年都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由刚开始因为国家的政策去农村支教,到现在大学生自愿去农村进行支教……
现在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相信,在我们社会这个大家庭共同的努力下,他们和我们只会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