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金声玉振弦歌绕梁

发布时间:2018-05-18

我校奏响“三全育人”新时代乐章

仲春时节,校园里绿树葱茏,繁花掩映,尽情享受着阳光带来的盎然生机。学校组织部正处级组织员郭建伟同志步履匆匆,再次来到信控学院,与所联系的2017级自动化2班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学生活的分享会。分享会上,郭建伟从上一次见面会的“业”字讲起,说明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业主”,都要对自己的学业、事业等负无限责任,只有无限的付出,才能收获无限。他还结合女儿的学习和就业经历,勉励同学们,“要学会与过来的人对话,向与你越相近的人学习,要学会跟学长沟通交流,学习学长们的经验。”自2016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我校“三全育人”工作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道路上再出发,戮力改革创新,在立美育德、虚拟班级和学涯服务方面寻找切入点,从解决学生最需要、最急切的问题着手,为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奏响了“三全育人”新时代乐章。

立美育德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

在教学环节特别强调专业课程的德育元素,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让育人元素深深地嵌入课堂教学全过程。美术学院将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依托《招贴设计》专业课程,组织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以课程作业的形式全部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的十九大精神招贴设计大赛”。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注重将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结合清明节、端午节这些重大传统节日,指导学生开展文学创作和广告创意设计。这些作品紧扣党的十九大报告原文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核,集中展示了同学们的专业技能素养和理论学习热情,深受学生的认可和赞同,参与热情十分高涨。

以文学类、美术类、新闻类课程为教学依托,以展示其中蕴含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与美学追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和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的无缝对接,使各门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起到了很好的专业育人、课程育人效果。

用好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是二级学院党组织抓好第一课堂思想政治工作的体制机制保障,并促进形成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教学工作负责人齐抓共管思想政治工作、班子成员真正将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落实到日常教学科研管理之中的良好动能,而非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春风化雨、成风化人。

虚拟班级

思想政治工作360°全覆盖

针对师范类专业学生在外支教实体班级现实解散的情况,教师教育学院充分利用网络虚拟班级组织的便捷性、空间的开放性、传播速度的及时性等优势,将支教实习学生全部纳入线上虚拟班级管理。班级QQ群、微信群成为支教实习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抓手。网络班级内及时转发国家的相关法规、党的有关政策、实践教研信息等,如组织支教学生结合支教活动实际,认真学习《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从而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另外,辅导员老师们还借助教师教育学院自媒体CTE网络平台推送不同支教学校的相关信息,促进支教信息资源共享、支教经验相互借鉴。同时发挥专业指导老师的职业发展咨询作用,针对支教学生在支教活动中遇到的教学、学业规划等疑问给予合理的解释,帮助学生进行合理角色定位,积极开展网络主题班会,确保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不断提升。

对支教过程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如特殊儿童随班就读过程中,出现的学习进度不同步、行为习惯不同路等表现,由班级内的学习委员收集、汇总、整理,合成同一主题,本着保护未成年人隐私、充分尊重人格尊严的原则,把此类问题统一放进网络班级中,开展网络班级内献计献策,征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种做法既有利于遇到此类问题的支教学生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实际情况,择优使用最佳解决问题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其他同学借鉴经验。

对支教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事迹,在虚拟班级中进行选树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如在潍坊市峡山经济开发区留戈庄小学支教的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国全景同学,原本依照计划只需担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任务,后因五年级原语文科目老师请假,需要临时接任五年级语文教学。这个班班级纪律较差,孩子们学习兴趣低,课堂氛围沉闷,语文课程进度滞后,是全校的问题班级。国全景同学义无反顾承担了这个难题,在她的努力下,期中考试该班语文全镇第一名,国全景同学也因此受到了当地老师、家长、孩子的赞许和认可。鉴于国全景同学的优异表现,辅导员老师及时在虚拟班级内提倡其他同学以国全景同学为榜样,倡导支教实习学生树立任劳任怨,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隐忍通达、乐于奉献的大局意识;促进前有榜样牵引力,后有荣誉推动力,内有提升力“三力合一”的进步意识。

教师教育学院秉承“每个学生都是学校的宣传员,都代表着学校的培养水平”这一理念,对师范生在支教地的授课水平这一“有形”部分和师范生的教师礼仪规范这一“无形”部分作为线上虚拟班级育人的两个主要内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外出支教期间不出现断层,并形成了有效延伸,支教学生的质量深受当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好评。通过这些有效的工作方法,教育引导学生在支教实习这一职业生涯的“原点”就能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符合国家发展建设需要人文教育情怀,真正做到了全过程育人。

学涯服务

为学生鼓起人生希望之帆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以导师制作为全员育人模式新探索,侧重对学生专业学习、专业技能、职业理想、人生追求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既提升检验了每位老师的师德修养,有效提高了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又对年级辅导员制可能带来的管理粗放和思想教育盲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考研导师以青年博士、硕士教师为主,这些老师在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利用自己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方式和资源,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考研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观、价值观指导。

社会上近期流传的非985211院校学生考研存在劣势,考上研后就业依然存在劣势的论调,使得部分考研学生产生了思想波动。正是因为有了考研导师们及时正面的引导和贴心热情的鼓励,才使同学们放下了思想包袱,轻装前进,在2017年、2018年考研中获得了佳绩,多人考取了国内重点高校研究生。文学院考研导师、青年博士蔡丽利说:“导师制实施两年来,与学生的接触更密切了。教师就应该和学生在一起,联系学生、鼓励学生,看到学生们学业成功,除了真心为他们高兴以外,自己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教学与育人绝不是“两张皮”,在老师们身体力行的引导下,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持续高涨,到课率提高了,而且平常会主动帮老师做一些擦黑板、开关多媒体设备这样的小事,学风的浓郁及改观也极大促进了良好校风的形成。

细微之处见真情,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正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2日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三全育人的过程,正是抓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这三项基础性工作的过程,正是遵循人才培养的辩证法,把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

“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通过三全育人这一有效工作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贯通于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办出中国特色、潍院特色,不断提升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擦亮马克思主义这一鲜明立校底色,潍坊学院将继续努力锻造忠于祖国人民、守得住知识本分、依靠坚实打拼、能够担当责任的栋梁之才。

(编辑:成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