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五月份的这几天,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又恰逢五四青年节,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也想借此分享一下自己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五四青年节的意义,我认为是其所蕴含的五四精神。那不禁发问,何为五四精神?我认为它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在五四运动的那个年代,它存在于青年们为德先生与赛先生秉笔直书的风骨,是无惧黑暗勇往直前的热血。在面对他国侵略,国家危亡之际,它存在于不惧艰难,于敌人的坚船利炮之中,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风范,是每位中华儿女为了祖国河山献出生命的化碧忠魂。在筚路蓝缕,建设祖国的时代,它是一代代青年人为国家洒下的辛勤汗水。在当今时代,是我们这代青年人为中国梦而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的身影。
昨日,一篇名为“被网文,手游塞满青春,我们的生活被‘架空’了吗?”的文章,直击我内心深处。仿佛那些事例就是在讲述着我的成长历程,更是在描写着眼下大多数的青年人。我们90后是随着网络发展并进的青年人,我们的社交依赖网络,我们人与人的交流依赖于网络,生活依赖网络,娱乐依赖网络。仿佛失去了网络就失掉的灵魂。原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曾引起我的深思“在‘我分享,故我在’的架空世界里,人们彼此联系的更加紧密,便捷;但在现实中,人与人却越来越疏离,孤独和焦虑。”这是你我的生活。
它真的被‘架空’了吗?我们离真实世界到底有多远?反观自己,我也曾一度痴迷网游,网文,手游以及各类短视频软件,在其中寻找满足,寻找自己的定位,曾一度陷入到网络所钩织的世界。反观周围,又有多少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们陷入床铺之中,将自己的双眼连同灵魂奉献给网络,又有多少青年人在普通的体育测试后累倒在地,甚至不惜伪造证明来逃避,可能真的是现在从网络上获取信息过于简单,有太多让我们可以不用思考就得出来的结论。在那些网站之上,公众号之中,用“耐人寻味”的标题,“通俗易懂”的文章灌输给一群还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们,在当今网络普及年龄愈来愈低的今天,我希望今后的孩子们不用从这些地方获取太多信息,形成固定的“网络思想”而是应该从从“万卷书”从“万里路”之中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忆往昔,有张载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旷世伟句。有周恩来先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榜样。见如今,有北大女学生宋玺参军远赴亚丁湾护航,有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中国诗词大赛》冠军。
我的五四精神浓缩在“目标”与“责任”两点之上。在我们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要为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甚至在这个快速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还要为世界负责。从而促使我们担负起诸多责任的,正是我们设定的,并为之拼搏奋斗的目标,这里的目标也可以称之为我的中国梦。
我坚信,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将会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在前辈的引领与教导之下,承担起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并书写出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五四精神,描绘出新时代的宏伟篇章!
(编辑:孙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