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金宇澄的《繁花》,没错就是王家卫即将导演的那部《繁花》的原著。
全书看完,合页,不由得想起前几日室友笑说最近的一部网剧名字起的如同儿戏——“《一路繁花相送》,这难道不是送葬吗?!”现在想来,由那个名字联想到“送葬”,也是形象,再准当不过。我手里的这本《繁花》,究竟是葬了多少故事多少人,大概无人知晓了。
去年初到这本书时,兴致极高,又可以赶在电影开拍前补完原著了。然而真等翻开第一页,倒不是失望,实在是一笔上海地道文字读来着实陌生,遇到生词方言就去查,恐怕一学期都翻不完这440页,便搁置了,一下就是好些个月。而前不久偶然重翻这本书,不知是大半个学期的功力提升还是心态有了转变,一翻竟就这么翻完了。
这其中过程倒也平淡,也就是在最后时候突然“黑云压了天空”。全三十一章,一滴眼泪没掉过,偶有心酸,但就是湿不了眼眶,直到尾声,那些热闹,那些荒凉,都化作冰冰凉泪珠子,一串一串掉个不停了。
从开篇讲起,便是那些单刀直入的新人物,几乎毫无铺垫的,一来就来俩主人公,说着不合现代的荤素话,倒不恶心,只是不懂,或多或少想想以后这种文字要占多少篇幅。但确实,打一开始,我就隐隐地把那个陶陶,列入“渣”这一行列了。初还略感人物太多吃不消,到后来愈发熟练,不知不觉,尾声才惊觉:什么舌根嚼了一辈子嘴里身上样样两面派的长舌妇梅瑞、有个性有分寸样样得当却是命运多舛的血血红玫瑰李李、充盈怨气终于把自己算计进去的汪小姐、披上温柔懂事的嗲气酥软人皮面具的猝然而亡的小琴,还有银凤、五室阿姨、小毛娘、姝华、蓓蒂、绍兴阿婆......光列女性我已说不完,但这扎堆人物我却一字一句印在心里了。我一向看不来群像剧,懒得记人,也没那个性子一帧一帧丝毫不落地看下来。《繁花》倒成了我这一“习惯”的第一个例外。
略列了几位女性,现在讲讲几位出场较多的男性。
在我看来:陶陶,这个被我初定义成“渣男”的主人公之一,他直到小说中后段才真正相信了自己的感情,那几番甜言蜜语,那几番罗幔轻摇,胜过了他以往所有的滥情却无情作戏,但就是这一段几乎令他倾尽所有甚至抛妻弃子的“真情”,敲碎了他内心一点一滴筑起的巨大无比的梦幻天堂;小毛,从一个稍微有些二愣子的痴迷习武的小屁孩,到后来数番所谓的“成了男人了”,他的人生单调而丰富,直到他离开那一天,他喃喃的仍是银凤和春香,我不知道小毛是否幸福——也许吧。毕竟二愣子是不会细想任何事的,他死了,能和二位好女子见面了,大抵是幸福的吧;沪生,人如其名,安静,寡言。似一届书生,但书翻了才知道,自小便不爱读书的,出身空军家庭,满口“那么我不禁要问了”这种大字报的话。但沉默的背后是重情重义,着实忍辱负重,到最后也是孤身一人,是他命里有缘,缘分皆尽;阿宝,这算得上是整部小说第一主人公了吧。不过因为名字,我打心里不希望这是一号男主(小女生思维,勿理即可)。阿宝的几段感情,看似流水依依,实则最令当事人揪心,读者叹息。讲直接点,为什么阿宝不能主动点呢?为什么阿宝不肯坚持呢?他对不起太多人,太多人了。气愤地恨不得钻进书里给他两巴掌。但我明白,阿宝的人生,阿宝的心,何尝这么简单?再多文字叙不来的。阿宝的人生,怕是最符合尾声部分里章小姐于车上讲的那句话——嘻嘻哈哈,一场游戏,一场痛。
也许是看完整本才想小家子气地哀叹上千万句“真真愁煞我也!”细节剧情不再想,却是我锅珠江,一年四季不断流。但戏话说到次,倒真不得不为作者金宇澄的功力笔法所叹服。
人物太多,故事太多,无法面面心情都写到,总结全文,不过是热闹一场,荒凉一场,梦一场,伤一场,其他,不再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