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五年内,力争引进学科专业领军人物5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20人,学校博士学位教师数量超过500人。”为此,建筑工程学院广开门路招揽人才,全心全意服务人才,真情实意留住人才,在人才引进工作中走在了前列。
抓住机遇 顺势而为人才引进力求取得新突破建筑工程学院成立较晚,基础薄弱。2016年学校在本科审核评估的汇报材料中指出,建工学院本科生与专任教师比为29:1,居全校第一位,全校平均数为17:1。数据背后反映的是教师缺编严重,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发展之间矛盾突出,人才已成为学院发展的瓶颈和短板。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引进大批高层次人才。
为实现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2018年年初学校党委推出了三大举措。一是,举办首届“鸢都行”博士论坛,吸引来自海内外59所高校的100多名优秀博士前来参与。二是,学校本着人性化的关怀,有条件的放开博士家属工作安置。三是,结合学校实际,提高了博士安家费和博士基金。
建筑工程学院抓住机遇,实现了人才引进突破。目前,柔性引进学科带头人1人,完成省人社厅注册3人,为10月下旬留学生开课做准备提前报到1人,另有2人强烈要求回到家乡工作,寒假将来学校报到,自己培养1人。一年来,建工学院新增博士8人。
创新思路 精准发力人才招聘实行“312”工作模式建工学院创新思路,精准发力,人才招聘实行“312”工作模式。
第一个“一”,是把人才引进作为书记突破第一项目。学院制定了“创新党建+人才引进,助力发展”的书记突破项目,强化党组织责任,勇于担当,将“人才强校”战略落地落实。
第二个“一”,是建立全体教职工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全院一盘棋。学院动员全体职工积极与母校、老师、同学联系,邀请他们到学院考察交流;外出交流、开会学习也时刻肩负人才引进的职责,全员一股劲、上下一条心。
第三个“一”,是把未报到的博士变成自己的朋友,经常相互问候和交流,通过他们的人脉宣传学院、吸纳人才,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
建立线上线下两个团队。线上团队主动对接相关高校就业部门,负责在各大高校就业网站发布招聘公告,并将公告截图报送分管领导,确保信息发布及时有效;线下团队做好跟踪服务,积极对接有意向的博士,讲策略、讲方法、求实效。建场所 搭平台 搞“特区”让博士欢天喜地干起来建工学院挤出三间用房建立博士工作室,花费10余万元购买相关设施设备。
建工学院组建土木工程硕士申报科研先锋团队、海洋岩土工程研究团队;开展“服务潍坊发展,彰显建工力量”系列活动,通过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让人才走进企业、融入企业、服务企业,在实践中寻找课题。目前与昌大建设集团、高新建设集团、辰隆集团、林岗新能源集团、山东志特等建立紧密联系。
对高水平博士的事,该院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方式,凡是利于博士发展的事全力解决,彻底解放第一生产力,激活正能量。
当前,该院青年博士正以高度的敬业精神、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之中。有的博士中午在食堂就餐,在办公室简单休息后迅速投入工作中;有的博士把年幼的孩子送回父母身边,长期泡在办公室;有的博士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高层次人才引进促进了学生卓育。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建工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在学科竞赛、考研和就业方面已突显,2018年全省仅有的两项专业大赛,该院派出代表队均获得一等奖;2018届毕业生360人,考研录取了59人,创历史新高,虽然与考研先进单位比有差距,但生源性质差别大,在360名毕业生中有春季78人,专升本99人,直本仅183人。就业质量创新高度,2018年央企首次在我院举行专场招聘会,录用17人,起薪5000元/月;2019届毕业生已完成山东志特、中国电建招聘,月薪5000元起,后者月薪已达8000元。
(编辑:刘卜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