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念金庸先生

发布时间:2018-11-06

10月30日晚自习手机接连收到几条推送,起初还感到质疑,反复确认后方知先生确已去世。自习室的嘈杂渐渐消失,很久说不出话来。

自72年《鹿鼎记》出版,金庸宣布封笔之后,金庸世界的框架就没有太大的变化了;但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最初的启蒙还是源于这之后几十年华人世界对于其作品的延续,影视剧电影层出不穷,人们也对这些作品津津乐道。

先生的生平也十分坎坷,他自幼丧母失弟,28岁时父亲被杀,他连哭三天三夜,那时他还没有开始写小说;也可能正因这样,在他很多作品中主角父亲都是缺位的。韦小宝在得知陈近南死后金庸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此刻师父逝世,心中伤悲便如洪水溃堤,难以抑制,原来自己终究是个没父亲的野孩子。

这就是写的金庸自己。

1976年,金庸的大儿子查传侠在美国自杀,时年不满20岁。查传侠生前曾多次打电话给他想跟他谈谈,可金庸因为工作原因都拒绝了。我在读完《倚天屠龙记》的时候看到后记有这么一段话:张无忌不是好领袖,但可以做我们的好朋友,事实上,这部书情感的重点不在男女之间的爱情,而是男子与男子间的情义,武当七侠兄弟般的感情,张三丰和张翠山之间、谢逊和张无忌之间父子般的挚爱。然而,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也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在冷酷的现实面前,后悔是疲软无力的。也正是这些人生经历使得金庸才能写出这些有血有肉、言之有物的作品。传言金庸曾说过,“武侠小说是没有前途的,因为这些古代的事情离现代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我觉得就现在的读者群体来说,只是没有人能再写出先生这样的作品,因为金庸的小说,不该只放在“武侠小说”的框框里来讨论。他写的东西,内涵远比形式本身深得多,也远得多。

我知道,我永远成不了他笔下的那些少侠,快意恩仇,狂歌纵酒,烈马轻裘。可他让我知道,侠气还可以是男人的担当,是敬畏,是责任,是父亲的脊梁,是力所能及伸出援手,是相濡以沫风雨同舟。

先生千古!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