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十分,芦荻飘雪,层林尽染。周六,在这个美不胜收的季节里,我有幸到潍坊十笏园参观了盛世中华——胜利油田·潍坊青年书法作品联展及于希宁老先生的梅花作品特展。在这里,我深感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有灵魂的,那一笔笔或精致或潇洒的勾勒,都带有他们自己的风格和情感,从中亦可以看出他们的儒士风度和文人风骨。身处古色古香的建筑里,也让我感到了久违的心静。
但现如今,过重阳节、元宵节的人越来越少了,过万圣节的人倒是越来越多。春节时的年味越来越淡,圣诞节时欢欣鼓舞的人却与日俱增。对于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置于脑后了。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冷淡和漠视值得我们深思。什么时候起,传统文化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当今时代,不更需要传统文化来给我们的心灵留下一片净土吗?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在发展中已经出现很多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依靠西方文化本身很难解决,很多人因此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办法。英国著名哲学家汤恩比也曾言:“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在世界盛行中国文化时我们却盲目追求西方文化、淡忘传统,这无疑是愚蠢的做法。
幸而,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坚守传统文化,同时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像参与本次书法展的青年书法家们,在传统书法的正草隶篆的基础上展现出了自己的风格,更好地发展和传承了书法文化;像坚守汉服文化,身着改良版汉服衣袂飘飘地行走在大街小巷的汉服爱好者们,让汉服传统文化重获生机……
犹记得南怀瑾先生的诫言——一个没有文化根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没有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就不会有凝聚力,始终像一盘散沙。忆往昔,品今朝,正是兼容并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现在。从大禹治水,到司马迁创鸿篇巨制《史记》,从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武器再到艰苦的抗日战争,从两弹一星到青蒿素……先辈们不屈的精神不断充实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世界虽然正在多元化,但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绝不能丢弃!中国传统文化,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以梦为马,砥砺前行,为弘扬传统、开拓创新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