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经济学考研择校指导及专业方向选择

发布时间:2018-12-03

考研院校与专业的选择很大部分决定着考生们以后的发展,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会让考研成功率至少提高50%。可见,在考研过程的悉数选择中,如何择校选专业成为了考研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环。

有的同学在说到要考经济学的时候,其实心里想说的是金融,只是因为原来对经济了解不多,其实经济跟金融是两个不一样的概念,就算是信息发达到现在的样子任然有很多人分不清两者之间的差别,甚至有的时候连管理学和经济学都认为是同一个意思。所以我们先来看看经济学有哪些具体专业。

经济学考研选择学校和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经济学这个学科包含将近20个具体专业。不同的专业的报考难易程度、学习过程、就业前景、发展道路也是大不相同。总体而言,经济类专业可以分成应用经济学和理论经济学。

一、应用经济学

其下设二级学科为: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

这其中金融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在当今社会成了超级热门专业。这些专业相比其他专业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选择这些专业的人数太多,如果学艺不精可能会消减掉这些专业优势。

统计学和数量经济学紧随其后,这两个专业的特点是能够学到一门纯熟的统计工具,能够对经济问题进行专业的数量分析。精确的量化分析恰好是现代经济的特征和发展方向,因此这两个专业对擅长数理的人是性价比很高的。

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产业)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虽然属于应用经济学之列,但是在学习中理论性也较浓。

应用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这些学校所有应用经济学下属的二级学科都属于国家重点学科。

二、理论经济学

它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以及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二级学科。

理论经济学中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最基本理论的学科,适合造就经济方面的通才,就业面宽阔,但是针对性不强,可能什么都可以做,但是又属于什么都不是特别对口的情况。这两个专业是理论经济学的热门专业,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如果有自己的其他特长,将会成为特别受市场欢迎的“综合能力强+特长鲜明”的高级人才。

经济思想史、经济史、世界经济以及人口研究性比较浓厚,相对容易考取,但是很多为了读研而读研的考生选择了这个专业后,因为缺乏兴趣而倍受煎熬。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一专业属于新兴的专业,如果能把握时机,学有所成,值得看好。

其中理论经济学国家重点学科院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这些学校所有理论经济学下属的二级学科都属于国家重点学科。

可以发现两个一级经济学科同时都是国家重点学科的只有三所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这三所大学基本上可以说其经济学院所有专业都是国家重点学科。

三、院校排名

总体来说,在经济学专业领域的实力院校基本可以分为五个梯度。

第一梯队: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第二梯队:中国人民大学(覆盖整个北方,三大全经济学科重点学校之一;

985)、南开大学(覆盖整个北方但在北京处于弱势,不过也是三大全经济学科重点学校之一所以排第二梯队,985)、中央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北方,211,牌子响)、上海财经大学(覆盖整个南方,211,得益于上海金融中心优势)、厦门大学(覆盖整个南方但在上海处于弱势,不过同南开、人大一样是三大全经济重点学科学校之一)

第三梯队:是区位稍差的 211 财经和区位稍差但经济还行的985,其中包括西南财经大学(就业覆盖西南地区和深圳地区,211 院校,金融一批国家重点学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覆盖湖北地区,211 院校,金融二批国家重点学科)、兰州大学(区位处于劣势,但是区域经济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同时是 985)、暨南大学(211,产业经济学全国第一,广州区位优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国贸是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区位优势)等;

第四梯队:一些经济学科很弱的 985 学校或一些 211 学校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地区性财经院校。如东北大学的经济学科不算强势,相对来说就业方面也没有很大的优势;

第五梯队:其他普通院校。综合性大学凭借自己原有的优良资源,积极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虽然起步稍晚,但在经济学与其擅长的学科相结合的交叉专业领域表现十分突出。另外,一些省内经济类院校在与当地经济相融合的领域也表现突出。这些院校的实力不可小视,对于那些发展目标明确的考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经济学学术硕士专业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一类属于理论型的专业;还有金融学、国际贸易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国防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保险学,这一类属于应用型的专业。

经济学专业硕士包括金融、保险、应用统计、资产评估、国际商务、税务等专业。另外还有一些学校具有独立设置的专业,比如税收学、金融工程、金融贸易电子商务、数理金融学、农业经济学、经济大数据分析、消费经济学等。由此可见同学们可以选择的经济学专业还是特别多的,要选择哪个一个专业呢?有同学就选择困难,没有主意了。该怎么样去选专业呢?

一、兴趣

金融是最火的经济学专业之一,那些在高档办公楼里西装笔挺、光鲜亮丽的金融人士引起大家一阵的跟风之热,纷纷选择要考金融学。但是你先要知道金融学是学什么做什么的,要知道这些内容非常简单,到网上搜一搜金融学和公司理财就知道了。如果看了之后你不喜欢这个专业,那么最好不要勉强自己。兴趣才是自己最大的动力,不然即使考上了研究生,往后的学习也会觉得难过。如果是真心喜欢,那么学习起来也会觉得开心。

二、目的

考研读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自己本科学习的其他专业但是对于金融非常感兴趣,就想要跨专业来尝试一下,那么就不要选择研究宏观经济学了,应该选择金融学或者金融专硕。如果是为了增加自己的砝码,在未来就业上面比其他人更具竞争力,这种就要选择学校名气比较大的985211了,也可以考虑在未来发展的地区里有影响力的大学。如果是为了马上毕业工作可以选择年限较短的专硕。如果是为了要深入研究国家经济状况,以后还可能读博那就要选择经济学学硕,在选择学校上更多考虑导师的影响力和这个学校的专业再整个学术界的地位。

三、能力

在考研选专业的时候兴趣和目的是最重要的因素,能力则是次要的。能力这方面要看的是英语好不好,学术型研究生要阅读大量文献,如果英语好会事一个加分项。还有数学好不好,学术型研究生经常会面临数学建模的问题,如果数学好的话也是导师喜欢的类型。当然不同的学校和老师对于英语和数学的要求不同。

不同专业考试内容不一样,例如同样是金融,如果考的是金融学硕,专业课考试是经济学,参考书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如果是考金融专硕,专业课考的是金融综合,参考书目是金融学和公司理财。所以两者复习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更不要怕专业能力不足,本科学的东西都是基础,大多数同学都是采取考前突击,平时学习扎实的很少,所以说只要准备时间充分,本科学习什么专业并不那么重要。跨专业考经济类专业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四、应先选专业还是先选学校

如果是想要做学术性的研究,选专业比学校更重要。不少同学非985大学不考。985大学院系众多、实力雄厚、平台高,这是他们的优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每个专业都好。对于经济类院校而言,有的学校可能名气不高,但是专业影响力强大,学校的老师往往都是业界的领导者,这样的学校是做学术研究的最好选择。

如果是想要研究生出来好找工作,选学校比专业更重要。有的985大学重点专业是理工类,也开设了经济类专业,这类院校的经济学往往比专门的财经类院校还好考,只是为了满足名校情结,好找工作的同学可以尝试这种选择。

五、怎么选择地区

选择地区也要考虑目的,如果是为了工作容易,在离家近的地方有更广的人脉。北上广虽然竞争压力大,但是提供的职位也更多,实习机会也多。

在地区上除了考虑未来发展的地方以外,还要看学校专业地域性,如果要研究西部经济发展你得去西南财大,如果想研究国际金融就选择上海财经大学。

我们的现在是过去选择的结果,未来是现在选择的结果。所以,选学校选专业一定要慎重。

(编辑:周钰 张丽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