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于乱世付韶华

发布时间:2018-12-12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一路走来,几经风雨。然而其精神却从未改变:每一次的天朝沦落,都会继之以精卫填海、卧薪尝胆;每一次血海没顶,都会带来鲲鹏展翅,凤鸣岐山。

也许有人会问,那一次次凤凰涅槃依靠的是什么?我想,大抵是那无数壮士心决、豪杰义烈。他们总会顽强扛起中国的脊梁,出血海而不折,仰首青天,锵然唱一曲黄钟大吕,了、秦腔激越:一腔孤勇,以乱世付韶华。

“大抵乱世之所以弥乱者,第一在黑白混淆;第二在君子愈让,小人愈妄。”曾国藩如是说。于是岳飞反对议和,挺进中原。开封城墙上,他挥师北伐英姿焕发,威震天下、勇冠三军。最终只得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为奸臣所害。临死前只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一代忠臣岳飞,抱着精忠报国的信念,怀着一腔孤勇对抗金军,却只能于乱世中空付韶华。

当史可法在扬州,城破被俘,清军劝降。他只道一句:“我中国男儿,安肯苟活,城存我存,城亡我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慷慨就义,尸骨无存,只留一座衣冠冢,为后人留下“忠正公”的佳话。其实,他岂能不知战败已是必然,却依旧力撑残局,以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孤勇,担国家之责、当民族之任,于乱世谱一曲佳话。

文天祥被囚四年,誓死不降。元世祖许以宰相之位,一片美意,换来的却是一句“天祥为宋状元宰相,宋亡惟可死、不可生,愿一死足矣。”1283年,他在大都面南而跪,引颈就刑,死得其所,永照汗青。其实他岂能不知亡国已成定局,却依旧坚守忠贞之心,以那孤勇,付韶华于乱世,付灵魂于永存。

他们都清楚那不可改变的悲惨结局,只是他们甘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面对千军万马,以伟大的灵魂守护他们脚下的土地,以生命为笔墨挥洒绝世之作,以坚定的信念谱写最后一首哀歌。

乱世之所以成诗,是因为它与爱情一样,遮遮掩掩,轰轰烈烈,百折千回。所以当战火取代灯火,狼烟取代炊烟,连星光也被无垠的夜色吞噬的时,在那一片黑暗之后,仍有那一位位英雄豪杰伫立于此,担国家之责,当民族之任。一腔孤勇,于乱世付韶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