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观《本草中国》第三、四集有感

发布时间:2018-12-18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本草中国第三、四集纪录片,其主题分别是双面、境界。通过观看这部两集记录片,学习了很多关于药理的内容。药材不仅可以入药还可以为食,同时,药材生长的环境也是很重要的,以下介绍我认识到的几种药材。

在第三集双面中了解到几种双面药材。附子,是植物乌头的子根,其含有的乌头碱有剧毒,乌黑的附子含有剧毒。但是经过炮制的附子,可以成为中药里的“回阳救逆第一品”,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效果。在产地,附子以盐水浸泡祛毒,而在民间,流传一种炮制古法,作为第十三代传人的老中医,告别家乡,独自去任教,体现了他忍受离别家乡之苦,仍无怨无悔地付出的精神,矢志不渝。

毒药和良药是本草的双面。三月,在陡峭的丛山中寻找何首乌的踪迹。何首乌,苦干涩,微温,有清润解毒,润肠通便的疗效。用何首乌调配出来的药酒,对皮肤瘙痒有奇效,生熟异治,熟何首乌可以生发。利用黄酒引发何首乌的药效。而最关键的是作料黑芝麻,黑豆的加入,可以增强补肾的功能。

盛夏之时,一位辛勤劳作的人,开始了一年里最辛苦的工作,他寻找的是芡实。芡实具有补中益气,耳聪目明,不饥延年的效果。另外它还是一种食物,药食同源,成就了中华本草的双面传奇。另外还有山药,既可以入药,也可以吃食,具有补脾益肾,止泻敛汗的功能。生长于西双版纳的龙血树,其分泌的树液干了之后叫血竭,《本草纲目》誉之为“活血圣药”,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的功能。

在本草中国第四集中了解到每一味本草都有其生长的境地,野生人参生长在针阔混交林,环境阴冷潮湿,土层深厚,营养丰富。生长于沙漠的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其中,蒙古族人有着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取大留小。白芍有着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生长于浙江。河南焦作盛产的地黄,是生熟异治的典型。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其炮制过程复杂无比,但是她仍然不厌其烦。化橘红,止痰症如神,只有中国化州才能种植化橘红。

来之于自然,得之于人心,本草的功能是我们眼睛所不能了解到的,只有深入了解,深入观察才能明白,本草中的奇妙双面内涵。很多中医用一生光阴与本草相伴,守望也是一种境界。每一个传承者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也都有自己忧虑的一面,就是有的担心自己赖以生存的植物会消灭,有的担心自己将来无人传承。

从医的老中医兢兢业业,恪守规矩,不拒绝任何一个求医的人,利用掌握的知识治病救人。无论是老中医还是毕业的大学生,都对自己所从事的中医炮制,都有自己特有的方法,都以艰苦不屈的意志传递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行走各地,辨识百草,矢志不渝。他们执着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日夜操劳,为生活奋斗、中医事业的付出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模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