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学生得多努力才能上心仪大学?

发布时间:2019-03-05

自相关网友在网上爆料考研压分学校后,引起了众多学子、名人及相关媒体关注与讨论。首先,认为自己被压分的考生开始在网上陈列证据控诉高校压分的行为,有的考生更是主动向相关媒体爆料XX学校压分情况,或是去院校官博底下申诉,其后引来许多名人大V的转发评论,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考研压分的讨论中来。

由于事件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相关媒体开始向广大民众报道这一事件进行报道,并采访相关学校的工作人员,以期能获得事情的真相。

为何每年考研分数公布后,频频出现考研压分的报道?“教育社会观察”对此类事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为了占领优质生源。某些学校在招生时对普通院校的学生存在偏见,更倾向“985”“211”生源,因而在评卷阅卷时强行压低成绩,降低第一志愿上线的人数,然后在调剂阶段以“优秀生源调剂”为主,着重录取985211考生,导致大量第一志愿考生分数不理想。

是高校判卷不负责,存在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一方面是没有制定严格的评卷标准,另一方面是,学校报考人数暴涨,改卷人手不够,在改卷时发现给出去的高分很多了,但还有一多半卷子没改,于是剩下的就不再认真挑选,不再给高分。

三是今年报考人数涨幅较大给院校带来的压力。不论是优质院校还是普通院校的报考人数远远超出其实际录取人数,部分院校为了选拔最优秀的学生,控制招生数量,不得不压分。

四是学生对阅卷给分点不清楚。一些学生误以为卷子写满就能高分,但其在实际答题过程中没有踩到要点,导致考生估分过高,实际考研分数与自己估分成绩相差太大,从而在主观上怀疑是高校在压分,认为高校是为了控制上线考生人数,给985211院校毕业的考生留下调剂名额。

这类事件,一旦真实发生,对于学生和高校本身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是影响考生的调剂选择。招生院校对考研专业课压分会影响考生的调剂选择,这是广大考生控诉考研压分的根本原因所在。一方面,由于高校考研专业课压分,导致考生的总分和单科分数没有达到国家线,直接失去了调剂资格。另一方面,报考压分高校的考生,在与报考阅卷评分标准较松高校的考生,参与同一所高校调剂时,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可能失去很多考研调剂机会。

二是影响高校的声誉,且不利于日后招生。当某一高校经常压分时,考生会怀疑该校招生考试的公平性,从而在学生心中会留下招生黑幕的映象,且今后的学生趋于避害心理,会自动绕开该学校,这不利于高校日后的招生。

三是损害考研公信力。在众多学子心中,考研是一项能与高考比肩的公正公平的选拔机制,但是,由于众多高校故意采取压分措施,压低了许多考生的正常成绩,导致考生认考研存在内部操作“黑箱”,严重损害了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公信力。

现在面对此起彼伏的压分现象,已经伤害到了考研公信力,影响到了考生的调剂权益,为了营造公平的考试选拔机制,有效消除考研压分的现象,保障考生的调剂权益,“教育社会观察”认为,要从政府、高校、学生等三个方面入手:

1.高校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打分规则。在考研阅卷工作开始之前,各所研究生招生院校要公布考研专业课阅卷评分标准。公开考研阅卷评分标准,可以直接方便考研考生参照考研试卷答案和阅卷评分标准更准确、更科学地进行估分,有效解决自己估分与实际考试分数相差过大问题。

其次,考研招生院校要端正招生态度,要坚持遵守全国研究生招生管理规定,不得按单位、行业、地狱、学校层次类别等限定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条件。

一方面,高校不能局限于考生的院校背景,不能以此来判断学生的优劣;另一方面,院校领导要打破唯“名校学生”论的思想,不要以“985”“211”的名校学生来作为衡量优质生源的标准。此外,还要设立考生咨询申诉渠道,当考生对考试成绩存在质疑或是对招生录取环节提出申诉时,要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质疑和申诉进行及时调查处理。

2.学生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考研分数。当考研分数出现异常时,要及时联系招生院校,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分数复核,等待复核结果,不应该心存不满,随意在网上散播不实消息,引发舆论热议。若不存在压分现象,要调整心态,正视自身不足,尽快寻求合适的调剂机会。

3.政府要不断完善研究生招生制度,切实规范院校的招生工作。首先要完善督查督导机制,政府可以组建专门的巡查小组,对高校的评卷阅卷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加大对阅卷的检查、抽查力度。其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民众的申诉、举报的各种不良行为,要安排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调查,对有关违规违纪行为,一律按规定严肃处理

20192月底,教育部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统筹有力、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工作合力,为实现研究生考试招生安全平稳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要严格落实试卷安全保密、考场监督管理等制度要求,确保试题试卷安全,考场秩序井然。要强化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涉考违法违规行为。”

这份文件的出台,对于研究生招生过程出现的不科学、不合理做法,乃至以权谋私,滥用权力,损害研究生合法受教育权的行为,是有效的指导。

(编辑:赵锦慧 孙伟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