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最近可是出尽了风头,热搜不断。作为大刘的铁杆粉丝我也是第一时间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在大刘的原著小说中,人类情感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面前是缺乏的。在他设想的处境中,人类的爱恨情仇在生存面前被轻易瓦解,一切的感情都褪色,只剩下人类面向陌异未来时的不安、敬畏与勇气。而在电影中,却充满了亲情、爱和回家过年的情感羁绊。显然,这部里程碑式的科幻电影是拍给2019春节回家团聚的中国人看的。
在地球即将灭亡倒计时,并没有上演打砸抢烧等最极端丑恶人性的大狂欢与大爆发。而小说中的地球派民粹游行推翻联合政府后被现实狠狠打脸的情节也没有出现,我觉得相比于小说,电影中对人性的挖掘不够深刻,或者说电影在原著的基础上有意地避开了这些方面。
长久以来,在世界末日题材的科幻作品中,在解决问题的方式上,往往存在着两种路线的争论,这两种路线恰恰代表了两种价值观。一种是认为拯救世界依靠的是少数人,少数人的天才才能拯救世界的个人英雄主义,伴随之的往往是隐瞒末日真相的倾向,人民成了愚昧和盲目的代表,要避免造成骚乱而影响那少数天才的发挥。而另一种路线是,认为拯救世界的依靠的是每一个人类自己,主张人类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在全人类范围内统一的发起自救运动,从而实现人类的自救。《2012》就是前者好莱坞科幻片的典型代表,而《流浪地球》现在则成为后者的典型代表。
单从我的个人观感来说,这部电影是绝对优秀的。饱和式救援等概念并没有在原著中出现,而出现在了电影中是让人欣喜的,尽管它是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我却有开始即是巅峰的担忧……
就像电影中的那句台词一样,放映厅里总是一片黑暗,我也会把我钻石一样珍贵的希望给予中国电影。只有越来越多的《流浪地球》出现,中国才能真正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