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接触伊尼斯撰写的《帝国与传播》时,感觉文字晦涩难懂,对西方历史朝代的更迭更是感到陌生而高深,因此很难领略到其中的要旨。可把一个个句子拿出来反复阅读和揣摩后,便能够在脑中形成一个大致清晰的帝国发展脉络,对于理解每个国家的传播符号、传播介质以及媒介的发展与国家的兴衰、社会进化关系等方面至关重要。
一.媒介与帝国
《帝国与传播》大致讲述了以下几个国家:古埃及、古巴比伦、希腊、罗马。重点梳理了国家的兴衰与时间倾向传播、空间倾向传播的关系,我们拿埃及来举例说明。公元前2000年之后,宗教平等取得胜利。人民大众取得了宗教权利,在从绝对王权向比较民主的组织结构转移的过程中,埃及传播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动荡转移,从倚重石头到倚重莎草纸的转移。莎草纸这种书写媒介极其轻便,由于摆脱了石头这个沉重的媒介,思想得到轻快的特质,所有的环境激发了人们的兴趣、思想和反思。手写文字的数量显著增长,文字、思想与活动的世俗化随之产生。世俗文学取代宗教文学便是古王朝走向新王朝的显著标志。但是文字对于宗教的意义极大,埃及莎草纸的供应又十分充足,因而埃及没有迈出逻辑性的一步,没有抛弃笨拙的表音方法,也没有创造出一个字母表。它的文字从来没有前进到固定声音符号的阶段。莎草纸发明之后出现了混乱,遭到了异族的侵略。国王和僧侣的融合支持了成功的反击。然而这种融合无法维持,也无法建立宗教组织和政治组织,原因之一是莎草纸的知识垄断,是文字的复杂性。伊尼斯曾经说过:一个成功的帝国必须充分认识到空间问题,空间问题既是军事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它还要认识到时间问题,时间问题既是朝代问题和人生寿命问题,也是宗教问题。宗教和象形文字带来的新型垄断给埃及帝国带来麻烦,文字垄断倚重宗教和时间观念,挫败了解决空间问题的努力。
二、现实问题
在不同的地域时代,传播与帝国之间的关系也会不同,因而发生不同的社会走向。在中国纸的出现虽然带来了商业经济的繁荣,但是并没有能够像西方一样成为一个商业贸易帝国。受其本身传统思想的禁锢与约束,这也可以归结到对时间、空间倚重的不同做法。
每一种传播介质的出现,都不能说是百害百利的。它有可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历史走向,在当代社会同样如此。当今新媒体如此发达,而落后的朝鲜依旧在闭门造车,闭关锁国。这两个不同体制的国家会因传播而走向不同的发展轨迹。同时在现代社会,我们倚重空军倾向的媒介,更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发展,使空间和时间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