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常雷老师谈:考研最后时刻

发布时间:2019-11-28

作为连续两年进入北大复试的考生,在考研这块感觉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加上最近不少学生问我常老师最后阶段了应该怎么做,多多少少都显示出不少焦虑。国内目前的就业形势:本科学历显然已经不够了,读研越来越成为一种刚需。本着自己做不到也不会给别人建议的原则,这里常老师简单给大家一些建议。

一、心态:狭路相逢勇者胜

这真的是一个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带的学生中不管是二本的还是很厉害985,也不管是成绩好或者说成绩差的,更不管是一战还是几战的基本上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承受的压力都能理解。但是最后时刻保持心态平和比什么都重要。我认为越到最后越是要给自己减压。前期可能要同时做基本习题册,各种资料等等,做的焦头烂额。但是越到后期越要懂得减压,市面上的资料太多了,当年常老师考研的时候,到书店真的也是能买的都买,结果拿回去后就没然后了。基本上就翻翻就算了。但是后面几次再考的时候,从头到尾基本上就是教材真题外加一本其他资料。所以后期一定要注意保留核心的教材和真题就做够了,然后集中全力攻克。这样由于复习资料的大大减少,既不会手忙脚乱,也会大大提升效率。

二、正确的复习方法

讲真,不少学生见我的时候表现的都挺自信,尤其是经常说的一句话:常老师我专业课学的不错,我数学学的不错等等。其实作为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水平还是有数的。基本上感觉哪里有问题,十有八九错不了。这个时候总是想拿一些核心的知识点常考的题型来检验下学生的实战能力。结果问题很快就出来了:可能大的思路没问题,也知道怎么做,但是做题的步骤,细节、一些小的概念等等小问题暴露无疑。例如数学中简单的级数求和问题,上来就是各种积分微分的凑,反而忽略了级数求和第一步肯定是先求收敛域,道理很简单:和都不存在,如何求和呢。不少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做题,尤其是在做真题的时候,特别讲究对错,而忽略本身的思考和总结,结果导致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同样的知识点简单换一种出题模式,就无从下手。在最后的时刻,常老师坚决反对不断地做新题,模拟题。真题是最好的模板,做一遍的效果跟做三遍绝对不一样,做三遍跟做五遍当然也不一样,对错真的不重要,关键是要把涉及到考点一定要切实融到自己骨子里,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样一方面避免心态的波动,另一方面又到做到温故而知新,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常常说的一对话:你感觉会做,不一定能做出来,做出来不一定能做对,做对不一定能得满分。但是很多同学都停留在第一阶段:感觉自己会做,然后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所以这里常老师给大家几点建议:

1.真题为主,吃透,一遍不行,就三遍五遍,绝对量变能引起质变。

2.千万避免做偏题,难题,不要担心万一,把剩下的万分9999搞定就足够。

3.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点,及时结合教材,彻底搞定,避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保持良好的作息,一鼓作气

这个大家都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状况的好坏很影响考场上的发挥和心态的稳定。最后阶段,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出去散散步,或者简单锻炼下,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奋斗的可持续性。总之最后时刻,一定要一鼓作气,争取最后的胜利。还是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胜利是拼出来的!

(编辑:张明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