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我校辅导员获《高校辅导员》创刊十周年主题征文一等奖

发布时间:2020-07-13

为纪念《高校辅导员》创刊十周年,期刊编辑部组织了“我与《高校辅导员》”主题征文活动。近日,征文评选结果揭晓,我校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韩靖雯的文章《三种角色,我与<高校辅导员>的遇见》获得一等奖。

《高校辅导员》创刊于2010,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期刊,是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会刊,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指导性期刊”,也是我国唯一的由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展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成果、指导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的期刊。已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该期刊一直致力于展示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研究成果,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广受赞誉。我校自2011年以来,一直为学校所有专兼职辅导员订阅此刊,以促进辅导员科研水平及工作水平提高。

据悉,期刊本次创刊十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活动共评选出一等奖10二等奖13,三等奖15


 

 

 

 

附:

三种角色,我与《高校辅导员》的遇见

韩靖雯

《高校辅导员》对我来说是特别的一本期刊。我做了《高校辅导员》七年的读者,半年的编辑,还在期刊上发表过一篇论文,对于这本期刊,我经历过读者、编者、作者三种角色,对它也有着别人可能无法体会的特殊感情。在《高校辅导员》创刊十周年之际,我想写一写我与这本期刊发生过和正在发生着的故事。

我是潍坊学院一名普通的辅导员,2013年,学校开始为所有辅导员订阅《高校辅导员》期刊,我那时刚参加工作不久,对于辅导员如何写论文、如何搞科研几乎没什么概念。《高校辅导员》给我打开了一扇窗户,通过这本期刊,我可以学习思政大咖们对思想政治领域新理论新思想的解读,可以看到全国不同高校辅导员的优秀论文。《高校辅导员》让我知道了在日常工作之外,有这么多辅导员们潜心研究,将工作中的思索感悟上升到理论文章,又应用于自己的实践之中。让我明白从社团发展、宿舍管理到奖助学金评选、学生请假等等我们每一个辅导员日常接触的事例出发,只要用心,不断累积,皆可落到纸面,写成文章,分享自己的经验,也促进自己的成长。另外,学院的辅导员团队几周开一次理论学习会,《高校辅导员》就成了我们的学习参考资料,会上,每个辅导员找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这也促使了我们共同进步,让我们在繁忙的日常事务工作之外,有一方小天地去思索、总结、研究。

20183月初,我通过第十七期辅导员国内高校岗位交流活动,来到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开始为期半年的《高校辅导员》期刊编辑工作。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我的名字出现在了我一直信赖推崇的《高校辅导员》期刊编辑姓名栏中,我的心情有些雀跃,也不由萌生出了一份神圣的责任感。虽然仅参与了第二期、第三期、第四期这三期的编辑工作,我却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本期刊,了解了期刊背后的编辑们为它付出的心血。

在编辑部,我的工作从下载来稿开始。那时每期会收到两百篇左右的论文,在中国知网进行查重后,将论文打包发给期刊所有的编辑们,并做一个表格,收录这些论文的简略信息。编辑们需要阅读完所有的论文然后从中挑选数十篇自己认为不错的文章,在表格中进行投票,投票作为选稿的重要参考。选稿让我有机会可以读这么多同行的论文,了解他们都在关注研究哪些热点问题,学习他们文章中好的地方,也思考退稿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以后努力避免。选定稿件后,我们会与论文作者联系,也会在网上投稿系统回复退稿,然后排好每篇文章的责任编辑,基本上是期刊固定的几位编辑老师分别带着我们“临时编辑”。在此之后校稿工作就开始了,校稿是一项讲究细节追求规范的工作,一些政治性、理论性的内容、提法绝不能有任何改动,文章中引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央文件等必须再三核对,确保与原文没有任何出入;涉及文献引用时,需要去知网查询甚至到图书馆查找引用书籍,还记得那时候我经常需要去山大图书馆借阅《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样的大部头。责编需要完成一校和三校工作,一般来说一校工作比较麻烦,也是由于我不熟练的原因,我在一校过程中每篇文章都要花费至少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去认真阅读修改、核对参考文献等。二校当时是由副主编黄老师、神老师承担的,在我去到编辑部之后,主任夏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信任,让我参与到二校工作中去。还记得我刚做二校的时候内心特别忐忑,在第一期校完后,夏老师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小韩的文章校得不错,要大胆做好二校工作”,给了我肯定和鼓励,让我树立了信心。编辑部其他老师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有勇气面对我不熟悉的新工作。二校需要校对整期十几篇稿件,常常需要校对到深夜。每当校稿不顺时,我常常对自己产生怀疑,那时候总想起夏老师的鼓励,就会再打起精神来继续努力。二校结束再由每篇文章的责编进行相对简单一些的三校工作。在承担的三期编辑工作中,我参与校稿的几十篇文章可能也是目前来说我研读最仔细的文章,这也让我有机会静下心来学习大家名家的论文结构,学习他们的思路方法,对我日后写论文有很大的帮助。

在编辑部,每天都会接到很多问询电话,很多人因为不了解《高校辅导员》这本期刊,所以会担心自己的投稿编辑收不到,担心因自己就职的学校名气不够大或者自己的职称职务不够高而被拒稿,还有人以为在期刊上发论文需要付费。在我们收到问询自己的稿件编辑部是否收到的电话后,都会进行核实后答复,那时候收稿的邮箱会把一些邮件当成垃圾邮件过滤掉,而这些邮件七天后会被自动删除,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发生,我每七天就会在垃圾邮件中查找一遍有没有论文投稿,我们在电话里也经常建议投稿人尽量通过网上投稿系统投稿,这样更保险一些。而我们收到的所有稿件,不管投稿人单位是本科还是专科,不管投稿人是教授还是助教,我们都会一一下载、查重、筛选。能否刊发看论文质量,不收取分文费用。我们也会接到电话抱怨我们回复稿件是否录用时比较慢,或者是明明编辑已经联系过要发表了却迟迟没有见刊,因为期刊为双月刊,所以周期自然就长了一些,这也是为了确保期刊的质量,在我们答复后也得到了投稿者的理解。还记得那时候回电的最后一句基本都是:“谢谢您对我们期刊的支持,也期待您再次来稿。”虽然显得有些程式化,但是却带着我满满的真心。因为我眼睛看到的、内心感受到的,是编辑部老师对期刊辛勤的付出和对期刊受众真挚的感情,他们因为还承担着很多其他工作,所以经常只能加班选稿校稿,他们经常为文章中的段落、词语再三讨论斟酌,他们不管多忙都会答复他们收到的各类问题,他们常常根据读者的反馈不断调整改进……我也希望能尽我所能耐心地答复期刊读者、作者的各种问题,感谢他们的支持。

在编辑部,也常常被编辑部老师们的专业和高效折服,我选稿可能要一周左右才能完成,而他们可能只需几个晚上,问及诀窍,他们告诉我说需要重点看选题立意、文章摘要、文章结构等,这些往往决定一篇文章的好坏。直到离开编辑部,我的效率还是没有提高很多,但在日后写论文时却格外注意这几个点。三校工作完成后,稿件会交给夏老师做最后的审核工作,夏老师总是能一眼发现稿件中那些我们经历了三次校对都没有发现的问题。还记得在一篇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论文中,我们没有区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夏老师指出了这一问题,并让我们学习了相关理论文章,我在敬佩夏老师的同时也觉得非常惭愧。文章刊发后,我与论文作者联系告知了这一问题,也希望对作者有所帮助。

结束了半年的编辑工作,我的论文写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我也更加注重日常理论的学习,更加追求严谨的学术研究,更加注意论文写作相关规范。在我回到我熟悉的工作岗位继续担任辅导员后,工作之余我认真开始了我的论文写作,并开始尝试向期刊编辑部投稿。在20193月,我的投稿有了回音,在稿件经历多次修改后,发表在了2019年第三期。我的论文出现在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期刊上,这让我倍感荣幸。我也终于有了“论文作者”这第三种角色。当然,我知道对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我还有太多地方需要学习,我会一直做《高校辅导员》期刊的读者,不断学习成长。

回望过去,我何其有幸与《高校辅导员》相遇,我会一直带着过去美好的记忆,投入到我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也祝福《高校辅导员》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在下一个十年,下下个十年,陪伴我们万千辅导员的职业旅途,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