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辅导员说丨谈“话”OR谈“心”

发布时间:2020-09-02

这两天,因为工作需要,频繁与一个学生家长通电话,每次通话我阐述的主要内容只有五分钟,然后再听家长抱怨孩子怎么不听话、拒绝和家长沟通,从孩子小学一直说到大学等等与我们的通话主题没有任何关系的话题大约半个小时。

出于礼貌,我每次表面上都耐心听家长说完,但是内心是排斥的,因为毕竟5分钟就能解决的事情占用了我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大大影响了我的工作效率。

然后经常在家长重复多遍的“口若悬河”的时候开个小差,思考为什么学生不爱和家长说出自己的想法,别说学生了,我都不愿意和这样的家长沟通,因为她觉得对方的想法不重要,自己的观点永远是对的。延伸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在与学生谈“话”的时候是否真的在和学生谈“心”?是否也是这样咄咄逼人,不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那究竟要怎样去谈话,怎样能够谈到学生“心”里呢?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工作中的体会。

1. 目的明确

与学生谈话,首先要目的明确。

我们所有的谈话内容都要为最终的目的服务,有的放矢才能保证谈话的有效性。 学生其实都特别“聪明”,更希望与老师的谈话能够“速战速决”。因此,在和学生谈话的时候,直接开宗明义,不要拐弯抹角,既能够保证谈话的内容不跑偏,又能够避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2. 一定不要先入为主,要尊重学生,学会倾听

和学生谈话前,做功课是十分必要的,比如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平时表现、犯错误的原因、始末等等,但是切记一定不要先入为主、擅自评判学生的对错。

了解到的信息我们要把它们作为与学生谈话的素材客观看待。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即便是犯错误的学生也不能说侮辱性的语言,要多听学生讲述和叙述,要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倾听是与学生谈话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一方面能了解到谈话之前没有能够了解全面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倾听能够让学生感觉我们是一个客观的老师、不是只会说教的老师,并且能够给学生被尊重的感觉。

3. 要与学生“共情”

明确了谈话的目的,做到了尊重和倾听,那接下来便是“共情”。 犯错误的学生,即使是屡次犯错误的学生,当走进老师办公室的时候也是忐忑不安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那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听完学生的阐述直接批评或者发脾气,就会让学生觉得“原来如此”和“不过如此”,对提高学生教育的效果没有任何帮助。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要“出其不意”,要去“共情”,挖掘学生犯错误的深层次原因,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以学生旷课为例,可以这样和学生交流:“老师也是从大学阶段走过来的,也会偶尔有情绪不想上课,所以特别理解你。但是老师想问问,你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的原因才旷课的呢?如果有的话,可以和老师说一说,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好吗?” 尺度适宜的共情能够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更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4. 切忌“话太密”

建立了共情关系之后,就要开始教育和引导学生了。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在这一步“功亏一篑”,文章最开始提到的家长就是其中之一。教育学生说不到重点,只要学生犯错误就像“夫妻吵架”一样从第一件事儿数落到最近发生的事情。

其实仔细想想,如果是初次犯错误的学生,被老师约谈就已经是“诚惶诚恐”了,作为老师都不用严厉批评,他们就知道错了;如果是屡次犯错误的学生,他们从小到大听惯了批评、指责,老师再一味地细数他们的过失,那无异于家常便饭,“左耳进右耳出”,除了老师磨破嘴皮,一点儿用处也没有。对于犯错误学生的教育,我们要做的就是清楚地指出他们的错误以及带来的后果、他们需要承担的结果,并向学生具体说明以后要怎样做来弥补错误以及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谈话模式应该从“唐僧式”向“行动式”转变,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和接下来要怎样做。

例如:学生旷课,不要再说“你看你,这学期都旷了多少次课了,这样你想不想毕业了?”等等,变为“根据学生管理规定,旷课达到三分之一是要取消考试资格的,会影响你毕业。 XXX,你看这样行不行,下周开始,如果有特殊情况,你就和我请假,不要旷课,我们慢慢调整,约束一下自己,我们首先保证能够顺利毕业。”这种谈话模式学生会更容易接受,也清楚地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我们真正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5. 谈话也要“跟踪回访”

与学生的谈话并不是一次就能有效果、就结束的,需要“跟踪回访”,主要就是看谈话过程中我们与学生达成的行动计划是否按时完成。 “跟踪回访”十分必要,只有有效的跟踪回访,才能够巩固我们与学生的谈话效果,引起学生的重视,避免谈话之后学生自我放松,再次犯同样的错误。

6. 不要忽视“榜样的力量”

我们都知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但是作为老师我第一次体会“榜样的力量”是在一年军训操场上。学生军训中间休息之后继续训练, 我一边看他们训练,一边把我看到的学生休息期间没来得及扔掉的喝完的饮料瓶和一些垃圾捡起来扔进了附近的垃圾桶。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这一个小小的举动,竟然感染了很多的学生。军训之后的几天,学生在休息结束之前都会将自己周围的垃圾收拾好扔进垃圾桶。所以,真的不要小看“榜样的力量”,老师怎么做,学生都看在眼里,想要对学生的谈话谈到“心”里,规范我们自己的言行同样重要。

谈话需要技巧,需要“走心”,需要“用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谈“话”谈“心”,使学生真正接受我们的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编辑:尹子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