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多省联考已经结束,同学们如果想进入体制内,那么2022国考一定不能错过。但是很多小伙伴并无经验,学习时间长但效率低,那么我们在备考中避免哪些坑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地备考呢?接下来我们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目标不明确
许多小伙伴在备考中只知道自己想进入公务员体制,但是并无意向职位,也不了解往年考情,更不知道考题的题型题量分布,盲目备考导致事倍功半。
然而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伙伴们在备战国考时要想事半功倍,一定要了解国考的考情,一方面根据自己的学历、专业等,确定自己所能报考的岗位类别;
另一方面,了解自己所能报考的岗位类别详情,包括招录人数、意向类岗位的竞争比、往年进面分数线、题型题量的变化、不同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等。建议伙伴们可以查询资料或者向专业人士咨询,这样才能了解透彻,备考起来方向更明确。
备考无计划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取得满意的成绩,需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首先要明确自己从开始复习到参加考试的剩余天数,将剩余的时间做整体规划。
第一阶段进行系统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设立不同的小计划,比如计划3天学完言语理解与表达等,这一阶段需熟练掌握考试知识点以及知识点在题目中的运用、不同知识点的题量分布,在心中形成针对考试的知识体系,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阶段专项练习,根据所掌握的理论进行不同板块题目的大量练习,主要目的是明确知识点在题目中常考形式、设错点、不同题型的技巧性等,从而规避错误、掌握技巧,做到科学备考。同时这一阶段也是查漏补缺的过程,通过做题发现自己对于部分知识的遗漏,从而更加完善知识体系。
第三阶段模拟考试,模拟考试会让伙伴们找到考试状态,明晰自己在有限时间内对于题目的掌握情况,明确自己的做题顺序和每个板块的做题时长,从而具备较好的应战素质。
备考无总结
在备考中很多伙伴采用题海战术,通过大量刷题以期提高自己的成绩。然而盲目的题海战术不可取,我们需要通过大量刷题总结经验,从而弥补薄弱点。
比如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选词填空如果做错,我们需要查看是上下文分析错误还是对于选项词语意思不清楚;
主旨观点题出错是因为不会分析行文脉络还是对于迷惑性选项不会辨别;
再如类比推理如果出错,是自己粗心还是对题目二次辨析不到位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刷题过程中通过出错题目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己能力。
以上便是我们总结的在备考公务员过程中,大家可能会进入的误区,希望对大家备战2022年国考有所帮助。同时希望伙伴们在备考之路上,能够踏实复习,科学备考。
(编辑:石紫仪 郑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