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从来不是一个个体,不能够脱离社会而存在。我们存在于这个社会,就有存在的意义。
教育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作为一个人存在于社会上,对于这个人类社会所具有的价值。教育的第一位是培养人才,培养对国家有用能够做出贡献的人才。作为学生,我们只有接受教育,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提高自己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眼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教育目的让我们一直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行。
为了自己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每个人都会尽自己的能力去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上大学是其中的一步,在大学里可以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并思考人生的意义所在。
随着教育质量的提高,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很多人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就业难的问题。这就使得许多学生的想法变得很实际,开始从选择一个好大学变成了要选择一个好专业。而大学专业的选择是需要自己通过对自身实际情况认真考虑,结合个人的兴趣和就业前景,或者是听取老师和家长的建议之后作出正确选择的,这样也可以找到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并不是说随便选择一个专业,拿大学的4年时间赌自己的未来。
学好一门专业知识并不是容易得,很多在所学专业领域特别出名的成功人士,就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很好。专业“二字”就说明了一个人在这个方面所具备的真正实力。要想把自己所选的专业了解学习的很精通,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做出了决定就要一直坚持下去。
教育部是为了学生的教育和国家的未来而着想的。近期教育部在相关通知中发布,裁撤了很多高校的专业,其中包括公共事业管理,产品设计等共计518个本科专业。这是近几年来被撤销专业最多的一次,曾经被认为是很热门的一些专业,也在此次撤销之列。你的专业还好吗,它还存在吗?此次专业撤销引起了广大高校学生和社会的关注。教育部为什么要撤销这些专业呢?撤销之后学生要怎么进行学习?
专业撤销是教育部根据各个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对于高校相关专业的撤销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因为招生困难,就业前景差。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为了增加被该学校录取的几率,会选择“服从调剂”,而服从安排的剩余专业一般情况下都是招不够学生的,如果你服从调剂的话,你就会被安排到这个专业里面。由于专业比较“冷门”,相关知识也“冷”,就业市场的需求量不多,这个专业对学生来说就不具备吸引力。没有吸引力就没有学生报考,每年招生人数都达不到开班的程度,就会被撤销。如果让它继续存在的话,还要配备相应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反而造成了一种资源浪费。
2、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各高校需要加强专业建设,针对一些实力不强的专业可以进行撤销,强的专业要大力支持发展,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促进特色专业的发展,保证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向国家各相关领域输送人才,补足缺口,促进发展。
3、为了突出特色专业,集中力量办好优势专业。不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有所区别,侧重领域和发展前景也不同。同一种专业被不同的学校裁撤,原因是不一样的,被一流大学撤销是为了突出特色重点专业,集中所有资源培养有望成为一流学科的专业,为大学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努力。而如果是被三本或专科学校撤销的话,是因为它们这些学校不足以在这个领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无法保证人才质量。
4、缺乏相应的培养条件。有些学校所裁撤的专业是很受欢迎的专业,到却被撤了,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培养条件,当初借着发展热门设立了这些学科,却连最基本的师资和设施都无法保证,就像一个文科生跑去了理科学校学习一样困难,这样的专业是走不长远的。
5、距离优势专业太远。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脱离优势以外的专业,往往都不令人信服。去一个文科发展很好的院校里学习理科专业自然是没有专业理科院校出来的学生优秀的,因为差距相差太远,裁撤只是早晚问题。
专业裁撤,大学还是要继续办下去的。打破跟风潮流,在自己的领域保持理性,发展成“专家”才是最重要的。
(编辑:王俊杰 刘龙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