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辅导员说丨假如“天黑了”,我在干什么?

发布时间:2021-11-05

一直以来,总以为疫情与我遥不可及,在为地方、为祖国、为世界加油之余,从未想到自己的城市、学校,也会有一天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防疫狙击战中,更没想过做惯了观众的我,转瞬成为了主角。

无须质疑此处“遥不可及”、“观众”的修辞,认为表述略显脱俗。即使参加多次防控演练,我仍感觉只有真正经历,方知其中不易;未在其境,终将不知其意。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人员,第一天从事学生管理、服务之日开始,我便深知自己不可能在危险降临学生周遭之际,只会顾全自己。而这也是我一直反思的一个问题之一——假如“天黑了”,我在干什么?

所谓天黑,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昼与夜的正常更迭。但在这里,我想把诸如危机、险境乃至疫情描述的诗情画意,让原本恐慌的人心,得到温柔慰藉。

忘了这是学校启动封闭管理的第几天,可能刚刚开始、可能即将结束,一切似乎都是已知的命题,等着让人来填上答案。只是最后的得分,是否会让自己以及他人满意而言。

哈哈,回归正题,也避免言多无序,就拿学校此次封闭管理,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天黑了”,我在干什么!

一、解读文件规定,细化工作流程

在收到相关封闭管理通知的第一时间,作为学生工作“急先锋”,首先一定不应自乱阵脚。

我选择第一时间,仔细解读学校下发的相关文件规定,在保证自己吃透、吃准、理解准确无误基础上,将书面文字通过学生最好吸收的方式,给学生予以解释、说明,明确告知学生什么事情马上必须做、什么事情接下来需要做、什么事情近期不能做。替学生列出“一、二、三、四、五”般的过程顺序,让学生也能够实现思路清晰。

毕竟,如果自己乱了阵脚,先不说给学生可能造成的恐慌,其返工率与失误率也是不容小视的,更容易因自己的操作不当,致使更大的危机出现。

二、明确站位认识,提高思想引领

作为高校辅导员,要能够将思政课堂讲活、讲透,要能够让学生在书本与实际中有机转换,要能够让具体事例成为坚定信念的最佳佐证素材。

为什么有时候学生在接收书本知识时,反响不够强烈,或是只会死记硬背?因为他们没有对比、没有理解,大脑潜意识没有形成共鸣。当疫情出现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我们要能够发散思维、拓宽维度,透过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来坚定学生“四个自信”。

毕竟,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只有在学生切身经历疫情的时候、知道疫情就在自己身边的时候,才会真正的理解“抗疫精神”。而这,远比他人苦口婆心的再三讲解来的生动、真切。

三、夯实细节服务,了解学生需求

什么是细节、什么是服务?每个人评判的标准不一,毕竟人作为个体存在,需求是方方面面的。这里,提及其中一点,或许会引起大家共鸣——女性生理期。码字之前,其实我也有想要不要将这块内容提上台面来说,再三考量,其实也不是难登大雅的规避话题。

举个简单例子,不知怎么看我文章的你是男是女,如果恰巧你是一名女性,请问:你会像囤零食一样的来囤卫生棉嘛?如果此刻,你恰逢生理期,又刚好没有了卫生棉,你会怎么办?问同学借嘛?一定首先排除购买哦,因为毫不夸张的说,封闭管理情况下,你可能买不到。如果,此刻的你是一名男性,暂且不说是否条件允许能够帮她送到女生公寓。仅仅购买这一环节,又将消耗掉你多少勇气?这个问题不用回答,更不用大声说出来,我猜答案已经在你脑海了吧!

而我,采取的方式是对接校园商户。在确保人员安全、货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平价购买、免费配送形式送到女生公寓,且要经过外包装消杀环节之后,才能移交学生。

在我看来这就是夯实细节服务,只要充分做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换位思考学生需求,才能做好学生的服务保障、才能使学生安心、才能在学生中构建起自己的身份标识,让学生认可与配合。

我相信天总会亮,阳光也总会温暖人心。作为学生黑夜里的“打更人”,我们所守候的、所坚持的、所关注的,不正是学生恬静的梦乡嘛?

天黑了,我干了什么?我什么都没做,甚至不会出现在你的梦中;天亮时,我选择离开。不去分享你的阳光,只是默默看着你的笑颜。

请同学们一定坚信,黑夜总会过去,阳光总会洒满大地。那些逆流而上的医护人员、指战官兵以及每一面迎风飘扬的党旗,都将是你坚实的后盾,祖国永远是你坚实的后盾。

(编辑:任乐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