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辅导员说丨“防疫”更“育人”,双管齐下推进精准思政

发布时间:2021-12-10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在抗疫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事迹和体现的民族精神均是宝贵的思政资源,我们要用好、用活,从疫情中淬取“云教材”,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掌握科学知识,锤炼过硬本领,遇事敢为人先,主动担当作为,做合格的答卷人。

热爱祖国,忠于祖国,铭记报国之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哪里有疫情,全国各地统筹调度,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财力、医疗资源支援哪里,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深入抗“疫”一线,不顾自身安危,舍小家为大家,党和国家不断强化全国人民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念,给全国人民吃定心丸,打强心针。相信这次疫情让很多人意识到,最安全的地方是中国,只有中国才把人民放在第一位,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时刻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在平凡中坚守初心,增强“四个自信”,毕业后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懂得感恩,心怀感恩,铭记逆行之情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逆行者”们用生命筑起了一道道健康防线,用生命搭建了一道道起死回生的桥梁,面对疫情涌现的无数逆行者都值得我们尊敬,我们要加强感恩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会感恩,感恩医护人员,因为危难时,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我们的生命;感恩物业保安,是他们曾面对无端的指责顶住压力守护着我们的生活环境;感恩学校老师,是他们一直坚持全面无死角排查学生的安全。疫情无情人有情,疫情之下,心怀感恩,方能领会逆行背后的牺牲、高尚、无私、奉献、职业精神,心中有大爱,肩上才有担当。

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铭记和谐之美

来自《流浪地球》的一段话: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个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蝙蝠的生命很渺小,可傲慢的人类丧失了敬畏之心,为所欲为,破坏了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导致了今天的祸患。我们要加强生命主题教育,敬畏生命,其实是为了理解生命的真谛,更好的健康生活。勤洗手、戴口罩、接种疫苗、上报行程等看似简单的操作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心存敬畏,行事才会有顾忌,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学会高质量的生活,懂得生态平衡,方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遵守规则,牢记规则,铭记破界之果

疫情初期,硬核的封村封路、魔性的村长广播、六亲不认的社区物业、铁腕执法的监测点民警,这都是规则执行者,而破坏规则者,必遭严惩,就正如唐僧不听劝告,走出了孙悟空给他画的保护圈,遇到了白骨精险些丧命。规则,是社会运行的根本,遵守规则也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加强纪律规则教育,人行走于社会,一定要在内心为自己设一道红线,一旦触碰便自觉拉响警报,守规则,不是胆小怯懦,而是进退有度。虽当代社会包容性强,崇尚个性,但请欲成方圆,必循其规,讲纪律,守规矩,才是立世之本。

勇于担当,敢于担当,铭记使命之责

我们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虽无法像“白衣天使”们治病救人,但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分忧,关注疫情,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捐款、站岗、为身边人讲解防护知识等。

点滴爱心汇聚成河,方能流淌出真情。不是所有人都有做英雄的机会,但所有人都有机会做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人,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他律也是自律,是面对责任,不回避、不推诿、不退缩。每个中国人都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使命,使命在肩,必将众志成城。

“防疫”不忘“育人”,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给学生上好思政大课,烹饪“精神大餐”,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编辑:梁慧慧 李琪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