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毕业生校园秋季招聘如约而至,上百家企事业单位进校宣讲,纷纷向学生抛出橄榄枝,校园迎来了疫情之后难得的“招聘旺季”,校园里的“00”后们,也即将通过校园招聘迈入职场。而习惯了“课堂—宿舍”两点一线的他们,面临扑面而来的宣讲会,内心充满了抉择的犹豫与未知的彷徨,忽然就乱了阵脚。那么作为本科应届毕业生,要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校招季”呢?
本科阶段一门重要的“必修课”
总是说“史上最难就业季,永远是今年”,要争取在百万同龄人中脱颖而出,不亚于经历一场大考,因此将“校招”类比为一门“必修课”也不足为过。
本科毕业,无论选择就业还是升学,“校招”都是毕业生要学会的重要一课。校园招聘的周期设置、具体环节以及企事业单位对本科生与研究生的需求差异,都需要我们走进宣讲会一一了解,“应届生”、“往届生”、“秋招”、“春招”、“提前批”、“内推”……这些原本陌生的词语,经过一场又一场宣讲会的耳濡目染,会逐渐清晰,所学专业能够胜任的就业岗位也能如数家珍。一次次简历的投递、面试、笔试,也都是在不断地丰富着知识与阅历。
大学生活全面概括的“总结稿”
提到“校招”,简历和面试一定是两个稳居前列的高频词。简历中教育背景、任职经历、实践经历、科研经历、奖励荣誉等,无疑是对过往在校学习生活最好的梳理与总结。一张A4纸上,怎么才能恰到好处地展示真实的自己呢?一是要基于丰富充实且高质量的在校经历,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米”之后,也要统筹规划,挑选“精米”、细心“烹饪”,这份“总结稿”一定要展现自己胜任应聘岗位的能力,又要突出自身的亮点;二是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与整合能力,这可不是一时半会说有就有的,以往如果多做、多想、多写,此刻就可以一气呵成,但如果不能很好的总结,可以求助学长或者老师。要记住,简历可是求职的敲门砖!
简历如果可以顺利通过筛选,那面试环节,面试官从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多方位的发问,更是检验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学习成效,如果此时此刻,能交上一份完美的“总结稿”,那定能收获一份称心的OFFER。
拥有强大心理素质的“修炼场”
“校招季”到来之前,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00”后们,心底应该早有了一个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但总在和舍友、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会有“我的选择是对的么?”、“读研到底适合我么?”等类似的疑问。此时,能否排除干扰,坚定自己的选择是一道重要考验,太多的前车之鉴告诉我们,时间总会在犹豫不决中慢慢流逝,随之也错过了最佳的努力阶段。
一次次简历的投递与笔、面试考核,也总伴随着等待结果的坐立难安与面对挫折的自我否定,而周期短、节奏快的“校招季”,却不允许我们一味的沉溺在消极的情绪之中。因为情绪是由自己对事情的认知所决定的,所以积极复盘,总结得失,就在这个“校招季”中,努力发展积极正面的认知风格,强大自身的心理素质吧!
开展自我认知探索的“新渠道”
寻找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是一个双向匹配的过程。不难发现,“00”后面对的企事业单位类别与岗位,较以往有了一定新增与删减。在数字经济赋能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各企事业单位对信息技术类学科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这一变化,足以说明,时代潮流与国家发展是开展自我认知探索的前提条件。
本科阶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设置,已经教给我们很多自我认知探索的方法。带着这些基础,我们步入“校招季”,从针对不同岗位对简历的反复修改与调整,到面试官关于知识技能、性格品质等方面的一问一答,再到岗位的确定与薪资的定档,一次次的“实战演练”,让我们慢慢学会了扬长避短这一生存法则,从而也探索出自我认知的“新渠道”。
“00”后们,面对“校招季”,让我们全力以赴,永葆初心与坚持,坚信每一份付出都有最好的回报;经历“校招季”,我们将迈进人生的新一级台阶,在未来人生的广袤天地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编辑:岳凡丁 孙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