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工作案例丨固本维新学党史行稳致远担使命

发布时间:2022-03-10

一、案例选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二、案例简介

2021年迎来了党的100周年诞辰,在学校党委的组织号召下,各级党组织纷纷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活动。而有部分同学私下议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他们一来没有入党的打算,二来和所学的学科关联性不大,这学期大三面临考研就业压力,没有太多精力,出现了不参加党史学习活动、应付了事的情况。

三、案例定性分析

学生党史学习积极性不高,根源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此案例反映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四、问题关键点

1.如何帮助大学生提高政治站位、思想认识和学习主动性。

2.如何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提高青年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3.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和紧密联系学生、服务学生相结合,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五、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作为思想政治辅导员应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牢记育人初心,善用活用党的理论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思想教育引领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相结合,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1、广泛调研,细致分析。针对以上少部分学生出现的问题,开展全面调研,通过设计问卷和党史知识小测试、走访座谈、网络舆情研判等线上线下形式广泛调研,摸排学生对于党史学习教育的认识、积极性。以对学生中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进行多方了解和分析。

2、系统梳理,认真反思。针对调研结果开展系统研判,并梳理平时工作,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宣传是否到位,理论讲解是否生动,教育形式是否新颖。针对不足,及时改进、优化工作方法,加强引导。

3、精准定位,着力创新。

(1)紧抓问题本源。针对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坚持固本培元,逐一谈话。以身边同学积极申请入党等不同案例切入,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分析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背后的逻辑规律和必然原因,领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才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用实道理、真感受加强认识。

(2)创新工作形式。凝聚校内外资源打造录制课程思政品牌“材鸣赤子之音,力筑大国工程”省级信仰公开课。紧贴新时代青年话语体系,打造HHU“致美力材”网络思政教育主阵地,开设“青春向党”专栏,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高歌唱响新时代”红歌合唱大赛,举办“坚定理想信念,感悟平语近人”短视频朗诵大赛,在经典传颂中让学习入耳入心;设置“青春实践”板块,组织“寻访革命精神”红色专项实践与“田间地头学党史”劳动志愿服务活动,在祖国大地上将学习走深走实。线上线下引发学习热潮,信仰公开课程覆盖率100%,学习平台年度点击率近11万次。

(3)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例如,针对部分学生的考研压力大、学习压力大等问题,充分利用学院的家校教育教学共同体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在年级内开展“四强四促,1+N”结对帮扶活动,结队教师党支部共建发挥动能,协同缓解学业困难压力;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就业压力,组织年级党员服务队,搜集就业信息、交流应聘技巧;邀请校内专家、校外合作和校友单位通过线上云讲堂、微招聘等形式开展生涯和就业指导,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成效。

六、经验与启示

1、加强理论武装,走进青年心间。“历史的事业在青年,时代的使命靠青年”,辅导员作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要不断加强自身理论武装,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善于运用党的思想和理论帮助广大青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行稳而至远,走进青年心间,引导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

2、发挥主观动能,讲好党史故事。辅导员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青年一代喜闻乐见的话语和方式开展教育。做好党史学习教育需在内容上固本守正,但亦需维新其教授和展现形式,走近青年生活,以求育人实效。因此,辅导员需要在把握主线的基础上创新思政育人形式和载体,善于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打造精品课程思政品牌,才能讲好党史故事,守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和责任田。

七、专家点评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让道理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必须推动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育人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本案例问题定位精准,分析准确,解决思路清晰,创新育人形式,紧扣育人初心,联系服务青年,切实使党史学习教育落在实处,较好地把握住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脉络和规律。

(编辑:程凌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