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山东省连续出现本土疫情后,各高校就开始实行相对封闭管理,多轮核酸检测和行程信息统计排查,使封闭在校园内大学生们日常的学习生活需求和他们的心理健康,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创建大学生朋辈互助工作模式,从思想互助、生活互助到学业互助以润物细无声的互助模式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较为可行的一种方式。
一、志愿服务,生活互助暖校园
为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发挥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和服务意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成立校园生活互助志愿服务队,深入学校教室、食堂、宿舍等校园内各个场地开展志愿服务,主动参与、配合、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弘扬志愿者精神,履行志愿者职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暖心的志愿服务,配合学校各部门做好入校人员的体温测量、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集中管控学生的三餐配送等志愿服务,营造卫生、健康、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展现青年学生的担当与作为。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凝聚防疫正能量,感染了身边的同学,促进他们约束规范自身行为,用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不仅如此,志愿者们还制作疫情防控微视频,掌握防疫常识。通过系列疫情防控微视频的渗透,让学生不仅从思想上重视疫情防控工作还能在在一个个简短的微视频中习得防疫常识,如:核算检测的正确姿势、如何进行宿舍消毒,如何处理废弃口罩等。
二、结对帮扶,学业互助润心田
开学之初,山东多地出现本土疫情,导致部分同学未返校、集中隔离和重点管控,这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困难。针对这一问题,面向全校,从各二级学院中选拔一批政治素质过硬,道德素养过硬,学习成绩优异,专业能力突出,具有志愿服务精神的优秀学子组成学业互助服务队。
一方面他们可以朋辈的身份走近因线上课程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通过答疑、辅导、授课帮助学生解决困惑,针对不同学生面对的不同困难,分目标、分方式、分阶段、分群体进行精准施力帮扶计划,在延承传统辅导方式的同时,立足于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辅导方案设计和课程跟踪帮扶,将知识传授与主动学习有机结合,真正提高学业帮扶实效性。
另一方面通过朋辈帮扶的形式感染身边同学,激发其服务意识。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帮扶体系。帮助同学增强自信心,引导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提高学习兴趣,焕发学习热情,激发自尊、自爱、自强之心,积极挖掘自身潜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认知、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合理分配学习时间、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改善人际关系及精神状态。除此之外,学业互助活动还能直切要害,解决学业困难,进而缓解学生焦虑情绪,减少心理问题产生及应急事件突发,同时也能通过朋辈的互助、开导、榜样学习等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更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业互助活动常态化的进行,使校园形成了互帮互助的优良学风。
三、陪伴如馨,情感互助心相连
封校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为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每个宿舍选派一名沟通能力好、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寝室朋辈心理咨询员”,成立朋辈心理互助队,每日了解宿舍同学在封闭隔离时的人际困惑、生活需求、学习困扰,通过“朋辈访谈记录表”统计反馈同学们的心理动态,配合二级学院和学校心理服务中心共同做好学生心理危机预防、识别、预警、研判、干预及应急处突等工作。发挥心理咨询员的积极作用,加强对身边学生日常关爱服务,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和现实困难需求,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次,通过开通24小时心理互助倾听热线、利用山东工程心灵驿站等公众号、心理邮箱等途径,开展互助关怀工作,利用朋辈情感优势、专业优势、时效优势,走进求助者的心理世界,让危机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用温暖、轻松、共情、关怀来帮助重点同学,“一对一”化解重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开展“舍长拍了拍你”、“诉说疫情烦心事”等活动,抓准、摸实全体学生在特殊时期的心理状态并提供精准化的心理支持服务。帮助学生们清空“情绪垃圾”,给予支持力量和温暖陪伴,这种互助方式起到了良好的“聚势”“感恩”“疏解”“激励”作用,进一步强化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情感,用实际行动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青年服务青年,学生助力学生”开启校园从思想互助、生活互助到学业互助的大学生朋辈互助工作模式,使同学们在服务中得到锻炼,在互助中得到提高,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环境中相互拥抱、互相取暖。这种互助模式是当前形势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创建和谐校园的一个新方向。
(编辑:张雨欣 任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