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致辅导员丨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探析

发布时间:2022-05-02

在新时代新时期,要结合时代特征,不断激发青年群体的历史责任感和奋斗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在“经济建设主战场、文化发展大舞台、社会建设新领域、科技创新最前沿、重点项目第一线、基层实践大熔炉”中书写青年篇章。如此一来,这便对共青团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因此,共青团组织需要推陈出新,在继承发扬的同时,要准确的把握住时代发展变化的新机遇,正视共青团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掌握青年群体的特征和需求,在共青团工作方式方法,组织整合资源平台上探究新的突破口。

一、聚焦共青团工作创新原则—以青年为本

共青团开展任何工作的对象是青年群体,共青团工作的路径要以青年为本,不得有偏差,但是共青团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四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共青团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方式方法出现了一些问题,更为间接的反映了共青团在工作路径上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因此,要牢固树立“以青年为本”的工作方法,这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目标。共青团组织比较特殊的地方在于,是由基本组织环境和组织关系两方面构成:党构成的组织环境、青年群体构成的组织环境,如何处理好这两种关系是共青团工作创新之处的关键所在。

共青团紧密结合在共产党的周围是必然的,问题就在于青年群体构成的组织环境这一块,青年是否都跟着共青团走就不存在着必然性。因此,共青团的工作创新之处是要将重点倾向于青年层面,争取青年,赢得青年的尊重。以青年为本的工作原则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仔细分析“以青年为本”,主要指的是共青团工作的革新要以青年的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为工作的出发点,原因在于青年群体是共青团存在的根基和基本,共青团在服务青年群体的同时也要引导青年群体,结合青年的现实需求对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开展创新性革新,帮助青年全面的自由的发展,充分实现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让青年群体切实能够享受社会主义现代发展成果。总体来说,青年处于人生重要的阶段,在各个方面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青年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困境,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将青年群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为共青团工作创新的重要方面,切实提高青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

另一方面,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之处还需要重点探究和摄取青年群体的创造力,充分听取青年的建议和意见。因此发挥青年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就变得十分重要,作为最先进的青年组织,对青年的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本就应该有着高度的敏锐性,尊重青年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激发青年群体的创造性,一定让青年群体感受到成为成就自身事业的主人翁,将青年群体的能动性发挥到最大限度。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其提供一个发展创造的平台,不断激发青年群体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以青年为本”的理念不能是共青团组织所自诩的一家之言,还应该让青年群体也能切实的感受和领悟到。共青团作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机构,不能像其他教育机构一样,一味的说教或者是有毒的鸡汤,必须要坚持结合青年的成长方式与心理特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教育活动,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是共青团工作发展的特色,也是其不断创新发展的要求,实施途径的多样化,说青年话,读青年心,这样才能入青年脑,走进青年心。

二、紧扣共青团工作创新核心—增强技术性

增强技术性是共青团工作创新的核心,这里的技术性不是在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是指在青年群体开展工作之中方法路径之中的技术性,增强青年团体工作的技巧和方法。共青团需要遵循科学规律,要在组织动员和资源整合的过程中要掌握科学的方式方法,毫不夸张,青年群体工作是需要各种知识的专业性工作,需要专业工作者有着科学的组织技能和科学管理的能力。青年群体逐渐的多元化使得青年工作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复杂性,因此,共青团要从技术性方面进行创新,其本质是工作能力的创新,要从共青团工作的“精准性”上入手。

共青团工作的“精准性”主要是指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符合其工作目标和宗旨,还表现为工作具体内容的有效实施与不断落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工作内容的精准性在于需要提纲挈领。共青团有着清晰的自身职责,有自身的特点和特色,不论是各项工作的组织,还是应对外界的各种挑战,都需要共青团干部的思想精准化,工作内容精准化,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高度结合党的工作要求,并且结合青年现实需求有针对性的创造和设计共青团工作和项目,同时又使得每个项目都符合共青团的宗旨和目标,将党的要求与青年的现实需求有效的统一起来,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一概而论。要聚焦于共青团的主要职责,结合目标进行过程导向,判断每一个活动过程和内容是否在“精准力”上下功夫。

另一方面,共青团在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在工作方式方法上向“精准”发力,这集中的体现在群众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上面。这一精准性要求共青团组织要有针对性的动员广大青年群体,对青年群体进行教育和服务。共青团的实践工作已经证明,发通知、开大会、下文件的工作方法在教育和服务青年的过程中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了,甚至成为了青年厌恶、抗议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毋庸置疑,青年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有必要开展青年群体的自主性活动,不断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青年的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利用好青年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优势,审视共青团工作的相关做法,不断推陈出新,把青年这一“工作对象”转换为“工作力量”。如此一来,才能有效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着力点”和“精准度”,切实增强共青团工作的技术性。

三、紧抓共青团工作突破口—完善制度

制度是一切工作能够实施、执行的有力保证。共青团工作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之中不断证明:工作的创新首先是工作制度的突破和发展。因此共青团工作制度的完善,是共青团工作赖以创新的突破口。当前共青团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共青团工作制度所存在的短板所造成的,所以要从问题的源头入手,进一步弥补缺陷,这是共青团工作能否创新的重要依据。共青团在发展的过程中,作为党组织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为党组织的各项事业积极贡献出青春力量,但是正是由于在党组织的指导下,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之中有或多或少的沿用了党政机关在工作中的方式方法,这样一种机关化的工作的路径潜移默化的影响共青团工作方式的开展。如此一来,共青团组织在工作中就不断的行政化、机关化,虽然党中央曾经对共青团工作的行政化和机关化问题尝试过改革,但是只是在外延上小打小闹,从来不去涉及问题的本质和内涵,充分的说明共青团组织所出现的这种问题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对共青团原有工作制度的完善和突破是实现共青团工作创新的重中之重。

共青团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具有高度的组织化特点。因此,很有必要在共青团创新工作中运用“逆向思维”。换句话讲,就是在工作制度上采用“去组织化”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来应对青年群体活跃的社会化实践,而不是将“高度的组织化”作为前提条件出去进行共青团工作。这两者具有很大的差别。

一方面,共青团工作人员在青年工作的实践过程之中,首先要抛弃传统的组织化方式,要以平等的身份与青年群体交心聊天,秉承着对青年负责的工作态度,认真诊断青年群体在现阶段所出现的问题,认真倾听青年之声,深入接触青年,在这一过程之中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另一方面,要不断的借助政策工具促进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中国共产党的大政方针政策之下,进一步落实党有关的文件和决议,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党组织的责任担当,党对团工作的绝对领导体现在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之上,并且党组织要积极帮助团组织积极应对在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困境,及时制定相关的政策协助团组织解决困境,助理团组织进行工作创新,确保团组织工作的正常运行。

最后,共青团工作的不断创新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法治思维,在共青团的工作实践之中借法律的力量。当前青年的诉求集中体现在就业、教育等共性问题上,但是在实际中又缺乏一定的话语权。如此一来,共青团工作创新之处就在于推动青年权益保障法律的落实以及青年群体参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过程,在此基础上不断保证青年群体的利益。

综上所述,共青团工作在新时代所出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共青团组织紧密的围绕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实现自身工作的创新。以青年为本,在技术上下功夫,以制度为突破口三者之间相互联系构成了共青团工作创新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有机整体的基础之上,遵循党组织的根本要求,符合青年群体的发展规律,这是实现共青团工作创新的有效思路。

(编辑:孙洁 李琪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