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工作案例丨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就业

发布时间:2022-05-05

案例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大学生是稳就业的重点人群之一,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生存、家庭的幸福、学校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本科毕业生面临就业时容易出现就业观念与时代发展脱节。

案例描述

在某次招聘宣讲会的前一天,因此次宣讲企业人才需求量大,招聘岗位需求与我院专业一致,企业规模较大,机会难得,我马上将此条宣讲信息转发给毕业生,并与相关专业学生电话联系,告知宣讲会的相关内容。但学生Y接过电话后,直言自己对宣讲会不感兴趣,表示自己目前没有明确就业意向、对就业持观望态度,更可能会选择备考公务员事业编或是考研二战。

案例问题分析

1、现在的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的意志;

2、自我认知不够准确,很多毕业生在就业时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不能准确评估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反对工作单位横加挑剔,导致高不成低不就;

3、就业观念亟待更新,一味追求“铁饭碗”,将全部就业希望寄托于公务员、事业编考试,非事业单位不就业,一次不成功便继续考试,错失黄金就业期;

4、就业心理素质较差,当面对“失利”或“连续失利”的情况时,无法及时调整心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主意愿抗拒就业。

解决方法

1、思政引领贯穿就业全过程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掌握通用劳动科学知识,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培养学生具有到艰苦地区和行业工作的奋斗精神,使其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

2、引导学生合理地自我定位

通过班会和一对一沟通等方法,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历史发展的大潮之中,从社会角度、用人单位角度正确评析自我能力。从入学之初便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带领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规划合理的就业路径。理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兴趣、所学专业、岗位需求、行业发展等,制定与自身匹配的就业计划,切忌“眼高手低”。

3、营造创新多元的就业氛围

及时提供就业信息与个人发展匹配程度的分析,通过招聘方提出的招聘要求和求职方发出的自身条件及就业意愿,帮助学生快速匹配到基本合适的工作岗位,缩短就业供求双方的招聘应聘时间。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包括“互联网+”就业、自主创业、其他形式就业技能培训。多种方式开源拓岗使大学生扩大择业视野,增添备选岗位范围,进一步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更充分的就业。

4、积极开展求职就业心理辅导

面对逐年攀升的就业压力,毕业生的心理状态更应得到重视。家庭、社会、高校对于毕业生就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毕业生站在人生选择的十字路口,接受来自各方的“审判”,容易产生挫折心理、自卑心理、从众心理、盲目攀比心理等。作为辅导员,要面向毕业生开展就业心理教育,不仅是给予毕业生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良好的就业心态。可以利用讲座、座谈会、案例分析、网络微课等方式开展就业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经验启示

(一)学生方面

1.完善自我认知,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

2.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

3.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包括拥有正确的政治思想、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思想情操、合理的价值取向和心理品质等。这是毕业生融入社会、融入工作的重要素质。

(二)辅导员方面

1.加强毕业生择业意向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心理变化,对就业形势分析,拓展机构职能。

2.夯实就业指导课程。

3.给毕业生发送多渠道就业信息。

4.给予学生就业心理调节。

(编辑:辛有香 国佳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