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辅导员说丨写给困顿中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2-05-20

从事辅导员工作已过半载,对这个岗位还未完全摸透,却有不少感想。工作的初衷是为学生指点迷津,不想自己自始至终都陷于迷津。回顾半载光阴,适时进行总结回顾,似乎是当下不得不走的路。

一、成功的定义不必强求,满足于角色的充盈

在辅导员工作中,何为成功?不同的人或许有不同的回答,但外界衡量的标准是相同的。眼下社会各界对辅导员的角色期待很高,学生一进校,身家性命一应托付给辅导员,辅导员只得整日忙于应付学生的细碎,如果应付得当、成果斐然会被标榜为“成功”。有时候这种“成功”还会夹杂着些旁人的轻蔑,认为辅导员轻轻松松赚取薪酬。

一位辅导员是否优秀,标准来自“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或者“斩获各种职业荣誉”吗?观点到底有些狭隘。辅导员是一份职业,认真从事该份职业的人,都可以给予肯定。这份事业,既可以被撰写成雄伟壮阔的恢弘巨篇,又可以被浓缩为明丽天然的菜花小文。各种方式,没有所谓的优劣高低,有的是自我的点滴成长与职业的充盈、满足。在辅导员与学生的社会关系中,辅导员应当且必须努力,这是职业赋予的天然使命,但是辅导员也应当坦然地接受“事与愿违”。因为并非所有事情都能按照人们预想的方向进展,辅导员能决定的往往是少数。尽其所能引导学生,做好本职,已是最好。

二、让学生自由生长,静等一朵花开

刚刚进入辅导员的角色,满怀斗志,一腔热血,总认为我能改变我的学生,继而改变整个班级,也许我还能多少改变这个社会。现在回想,如果一开始我只想改变自己,结果可能会更好。富有激情不是坏事,但是过于理想化却会伤人伤己。

我是一名95后,与我的学生普遍相差4-8岁。大学时段的迷茫与研究生时段的孤立无援,让我对这批学生分外爱惜。我心疼他们小小年纪便扛起了家中的大梁;我怜惜他们因家庭矛盾而自卑敏感;我焦虑他们对未来一无所知却又那么自大。他们身上或多或少有我当年的影子。所以我才会那么强烈地向他们灌输所谓的“正确道理”,试图让他们弯道超车,走上我所以为的“康庄大道”。但是,我忽视了横跨在我们中间的年龄沟壑,这是我们彼此迈不去的坎。

慢慢地,我明白,什么样的年纪就有什么样的性格和生活。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当下,一味地提醒他该怎么做、该怎么绕过障碍既不现实也不必要。青年人的生活应该是彩色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得失正误才能锻造坚毅的灵魂。不经过生活的磋磨,怎么能活得肆意?所以,我依旧在守护我的学生,只是没有从前的急功近利、指手画脚,静静等候他们花开。

三、愿你我都能成为一个良善的人

在班会课上,我曾做过一项调查,询问学生认为自己优秀或合格与否。3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合格学生,10%的学生认为自身优秀。当被问及原因时,不少学生指出,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部分生认为自身资质平平,是那种在人群中毫不起眼的学生,与优秀无缘;一些学生直接道出优秀的人总是少数,自己顶多是个合格者。谈及这个问题,本意是鼓励学生认识自己、肯定自己,但最后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一无所知。

走上辅导员岗位,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我尊重每一位学生,但我没办法认同每一个人。学生是社会、家庭、学校、自我联合生产的产品,社会的善恶、家庭的贫富、朋辈的爱恨、自我的哀乐早已渗透到个人品质中,赋予了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这些内在价值、个人喜恶皆通过外在的言语、行为、表情等一一展现在众人眼前。当学生的外在举止与社会价值相背离,特别是与学生基本行为守则相违背,我确实没办法认同孩子们给自己找的借口,即便这个学生再优秀。

比起优秀得冒泡的学生,我更喜欢良善本分的学生。优秀到了极致可能会滋生自大,外在的荣誉与称赞多了,学生不仅学会了圆滑更开始贪求权力。社会的良性运转需要怀揣正直善良且能干事的人。所以每每遇到一个品性端正的学生,我都无比激动。

所以那次班会课的结尾,我告诉所有学生,他们都是优秀的。优秀不必向荣誉看齐,优秀不必与他人攀比,只要能守住各自的本心,踏实努力善良就已经达到了优秀的基准线。

(编辑:刘芸畅 赵亚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