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辅导员说丨红色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发布时间:2022-06-06

1919年5月4日,当世界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存亡的时刻,北京的大学生走上街头用震耳欲聋的呐喊来唤醒沉睡的人们,用自己的滚烫的鲜血来洗涤百年历史的屈辱,用自己的年轻的生命来书写青春永不落幕的华章。百年后的中国,已经从饥寒困苦中走来,是无数先辈用生命筑起中华民族永不倒塌的长城,让我们站立在世界的东方,用响彻寰宇的声音告诉世界,“我们站起来了!”

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讲话时对当代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的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砥砺前行,勇毅前进。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新时代青年提出希望,更是用自己的奋斗来展示青春的本色。

1972年,年轻的习近平到梁家坝插队生活,与当地的农民一道作息劳作,不断在劳作中凝练劳动的智慧,与广大人民心连着心,勤勤恳恳为农民办实事、谋发展。习主席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真是怀揣着这样无比坚定的青春理想,将自己的青春汗水洒在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以最艰苦卓绝的奋斗来描绘最亮丽的青春底色。

大学时代的习近平回忆自己的校园生活,感慨在青春最当努力的季节,就要珍惜美好的时光,在文化的殿堂里吸取营养,培植信仰之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站在两个百年之交的莘莘学子,聆听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唯有饱满的激情,无比的自信来展现最亮丽的青春底色,只有砥砺奋发,笃行不怠,才能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眼观当代青年的种种现象,吾辈诚应扪心自问,全社会都应该来共同关心和帮助每一位青年学生树立爱国的民族自信心,厚植强烈的家国情怀,让“空心化”的青年学子摆脱冷气坚定信仰,牢记使命,勇担大变革时代所赋予的责任。这就要求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意:

第一,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担当意识,注重信仰的精神培育。有国才有家,国是家的家。只有将个体的小我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让精致个人利己主义的想法在当代思政教育中得以修正,甚至为了国家和民族可以牺牲自我,放下小我,永远牢记只有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内心才能真正唤醒并且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在疫情的背景下,年轻的个别学子为了图个人的一时之快,翻墙外出;为了免去做核酸的麻烦,让朋友代为测试,隐瞒行程;更有甚者,在明知周围已经有阳性患者的情况下,依旧我行我素,违反防疫规定,置他人安全于不顾。透过个案我们不难发现,其内心缺乏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尊重,更是缺乏对法律的敬畏。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在和平年代,似乎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奢靡之风,享乐主义盛行,学生用名牌服饰、高档包包来掩饰内心的匮乏与贫瘠,用家人的血汗来标榜自己的时髦与潮流。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注重思想内涵建设,加强价值引领,将宝贵的红色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将催人奋进的红色故事走进课堂,沁入心脾,如此实行就必将让年轻的学生从英雄的身上感受时代的荣光,从榜样的身上汲取营养,赋予责任。

第二,注重人生规划,明晰奋斗目标,学技能、长才干,有本领方能有担当。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回望中学时代的目标清晰坚定,为了心中的理想大学,家校联合,共同育人。青年学子在学校和家庭的推动下全力以赴,争分夺秒。12年的努力换来如愿的学府深造。

刚跨进大学校门的青年,处于从严格管束到自由开放的过度中,情绪高涨。心中被压抑许久的兴趣、情感在此刻得到了释放,开始学着以成人的姿态慰籍心灵的满足。正是在这样缺乏科学认知的基础上,一味追随欲望的驱使,在迈进大学校门后的生活中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里。此刻的情绪失控绝非歇斯底里的失控,而是在自我选择与追求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迷失在本我与自我的选择焦虑中,直到大学的某一刻才幡然醒悟,自己真正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与现实中的自我迷失已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所以面对青年学生,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科学地规划大学生涯,将自我的专业发展目标与当前的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明白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的专业本领,勇于开拓创新,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从历史的画卷中寻找榜样,追随英雄的脚步,担负起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责任。

只有将灿烂的红色文化,宝贵的红色基注入青年成长之中,让浙东这片红色的土地,成为青年学子成长的理想沃土,将自己成长的信念之根深深地埋入流淌过无数先辈鲜血的四明大地之中,在成长成才的磨炼中爱国、励志、勤学、力行,以理想之舵,才干之帆,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立潮头,扬帆远行。

第三,加强国情政策教育,紧跟时代脉搏。在新时代新变革中深入学习和领会党的理论体系,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价值,引领青年。大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奠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摇篮。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国际时事政治,国内国情政策学习交流中,才能从认知上、情感上、精神上来塑造良好的德行操守,有了正确的认知,通过对当前国内国际的时政动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即从理性上纵观国内国际,情感上认同对国家民族的发展之计,才能让青年的大学生站在历史的发展角度来审视当前的国际国内时代变局。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能引导青年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国家价值观,敢于对一切不良意识形态的舆论和行为做坚决的斗争。只有让广大学生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民族主旋律,用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来丰富当代文化,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与责任,100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自此无数青年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中抛头颅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共和国的诞生。今天的当代青年,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胸怀祖国,心系天下,正是有“使命在肩,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奋斗也就成为青春最美的姿态,红色更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每个人的青年时代,“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在磨砺中成就自我人生,回望走过的道路,无愧于最美丽的青春。

(编辑:赵亚婷 董志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