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致辅导员丨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以“四个自信”铸就时代新人

发布时间:2023-04-13

20233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勉励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东西,同时也不摒弃西方文明成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这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践行初心使命、开展思政教育提供了原则指引和基本参考。将“四个自信”教育有机融入到高校思政育人体系中,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重要举措,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当代青少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者、继承者,他们能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事关办学方向、事关育人根本、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前途命运。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高校培养青少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关键在教师。因此,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政治上着眼、从思想上入手、从青年特点出发,通过课程思政、理论宣讲、实践感悟、情感育人、制度管理等方式,进一步巩固、强化、提升青少年(大学生)“四个自信”,使当代青少年(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以及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多样性,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信仰力量、打下精神基础。

一是要不断完善“四个自信”育人的顶层设计。开展“四个自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健全高校“四个自信”育人工作机制是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现实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四个自信”理念灌输落实的实践路径与工作机制,从顶层设计入手,注重育人的协同性和实效性,创建权责清晰、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统一学校各职能部门“四个自信”育人思想,强化协同育人理念,构建领导干部、专任教师、辅导员等融合发展的“大思政”育人队伍,形成“四个自信”宣传教育引导强大动力和系统合力。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把“四个自信”教育引导工作作为学校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结构性要素,纳入日常教育、管理与工作体系,渗透到教育、教学、培养等各个环节,从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培养机制等方面将“四个自信”价值引导与专业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打通最后一公里、构筑最大同心圆,着力打造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四个自信”育人体系,力争实现在“四个自信”教育在内容上科学解读、在思想上有力解惑、在价值观念上真正解渴,切实提高“四个自信”教育引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四个自信”理论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是要不断健全“四个自信”育人的框架体系。培育当代青少年(大学生)“四个自信”是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任务的重要环节。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基于提出“四个自信”的战略考虑与时代坐标,深刻领悟“四个自信”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和“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构建,分层次、全方面引导当代大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四个自信”的基本内涵、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和强大功能,引导当代青少年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要通过组织健全、机制完善和体系构建等,不断创新“四个自信”润物无声、灵活多样、入心入脑模式,用学生学的好、听得进、记得住的方式,将“四个自信”融入到高校教育、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连点成线、结线为面、构面为体,为高校贯彻“四个自信”教育提供可资落地、可供实施的基本抓手,切实提升“四个自信”育人的成效。

三是要不断创新“四个自信”育人的模式路径。“四个自信”教育是带有鲜明价值取向和时代特征的“政治课”“历史课”和“实践课”。探索性构建高校“四个自信”教育的“三全、三落、三恒”常态化机制,为当前教育工作者落实“四个自信”教育提供了可行借鉴与路径参考。一是构建“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四个自信”育人机制,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系统推进、协同部署,共同担负起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实现教育功能的协调互补,建构“全天候”的育人网络,实现育人全覆盖。二是将“四个自信”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既从大处着眼,也从小处着手,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分析比较,不断推进“四个自信”延展性、融入性、渗透性教育,切实将其融入到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发挥好每个专业、每门课程、每个环节、每位教师的育人作用。三是保证“四个自信”教育的恒常、恒久、恒新,立足追求教育实效,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情景引导,通过“接天线”和“通地气”方法,增强“四个自信”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的强大引领力,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感悟“四个自信”的强大精神力量。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当代青少年(大学生)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心骨、生力军。大学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力军,高校是输出红色血脉的主阵地。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通过实际行动切实筑牢当代青少年(大学生)的“四个自信”,着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引导当代青少年(大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朱颂泽 许昱 编辑:蒋雪芹 编审:盛祥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