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致辅导员丨“励志气,强骨气,固底气”—构建“三全育人”视域下石油石化行业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制度

发布时间:2023-05-17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疫情反复叠加、经济环境动荡,这些都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进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油石化行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大环境的不景气客观上导致了广大石油石化企业的发展受限,间接削弱了行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热情。大学是青年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使命和艰巨任务。因此,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就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明确“培养什么能力、怎么培养、为谁培养”就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根本问题。新时代的青年,要增强作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这既要依靠青年自身的不懈努力,也要依靠高校久久为功的教育培养体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支撑,是引导广大青年投身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着力点。因此,开展石油石化行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和体系布局,教育引导青年学子积极投身祖国石油石化行业建设,以昂扬奋发得精神谱写能源报国新篇章。

一、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1.1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淡化,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缺乏思想引领

近年来,在网络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信息爆炸给广大学生群体即时提供了种类纷繁、意识形态错综复杂的信息。大学正是涵养广大青年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甚至歪曲的价值观的冲击,导致其在面对人生规划时存在走捷径的想法,严重者甚至存在信仰缺失、追求投机主义的倾向。部分大学生面对社会上的种种诱惑,便不再追求人生的真正价值,漠视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当个人面对就业选择时,普遍认为石油石化行业薪资待遇不够理想,发展上限不高,不愿意到基层岗位、边远山区就业,相较之下更加倾向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大城市就业,然而每每面对求职失利,不会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将落选的原因归咎于社会的不公平对待。归根究底,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职业生涯教育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重视程度,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在大多数高校教育体系中,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虽在培养计划中规定了相应的学分和课时,但在授课时往往达不到相应的效果,会被学生当作“水课”去对待;课上所教授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致使学生没有意向、没有兴趣去认真听。高校未能充分发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价值,未能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视为立德树人的着力点,导致学生理想信念意识淡化,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从而影响学生就业。

1.2 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薄弱,职业期望有所降低,缺乏心理教育

近年来,“内卷”现象严重且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在这个情况之下学生更容易出现难以察觉的心理健康问题。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相关内容。然而,配套的心理干预处置仍然无法有效满足当前需求。通过不同案例对比,不难发现心理问题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层面就业形势严峻。多数应届毕业生在面对多次的求职失利后,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和逃避心理。在网络的迅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就业难、职场压力和斗争的信息很难被学生忽视,无形之中就会增加尚未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二是学校层面“内卷”现象严重。部分高校过分重视学生的绩点、综测、成绩和竞赛获奖。在校园内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唯分数论、唯成绩论的不良风气,学生很难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去考虑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问题,不经意间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每日忙碌于竞赛和学习中,思维陷入僵化,在迷茫之中如果学校没有及时关注到并给予正确的心理排解和教育引导,而仅仅是机械式的转发招聘信息,就会造成学生失去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和热情。三是家庭层面施加负担过重。家长和家庭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名大学生,若从小接受的教育必须是“成龙成凤”,那么学生可能会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要求很高,定的职业期望也是很高,但一旦在期间受挫,就可能会导致学生自信心严重缺失,职业期望大幅降低,所造成的心理负担也会因为前期的日积月累导致集中爆发,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学生若是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去规划职业、选择职业,而是在家长施加的“负担”下亦或是要求和命令下选择职业方向,那么很容易就会迷失就业方向,丢失就业兴趣,丧失职业期望,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决策者,不良的家庭氛围导向会让同一个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大相径庭。

1.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够健全,教育队伍不够专业,缺乏实操经验

近年来,部分高校陆续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些高校已经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内设置为必修课程,这确实是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大提升举措。但是,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多仅由学生工作队伍中的老师、专职辅导员去讲授,虽然这其中不缺乏一些有着从业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就业政策能够讲的很明白的辅导员,但问题在于大多数学生工作的老师、辅导员并没有很丰富的就业经历,可能一直从事的都是高校工作,有些甚至自己刚就业、刚上岗就要匆匆地给学生授课,从而授课的内容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式”的讲解,很难为学生提供专业、有效、稳固、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此外,大多数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缺乏统一课程标准,无标准就会导致不同高校的课程效力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同校不同学院间都会存在区别。部分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未能在该课程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没能充分发挥渠道资源,聘请校外专任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工作者去授课,甚至没能让授课的专职辅导员接受系统的培训教育,定期考察,体系混乱,缺乏育人合力。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应设置实践环节,然而,这也是大部分高校并未安排或不具备相关条件的。部分高校走在了前列,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定在了学生入学第一年开展,但是也仅仅是单纯授课和布置任务或作业,课程结束后,缺失职业生涯规划的后期追踪、跟进和考察成果。若职业生涯教育只简单停留在机械授课、简单考核、无需全程培养,那么最后在学生结束大学生涯后,面临职业选择时也是无法起到指导作用的。

二、“三全育人”理念与石油石化行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在关联

“三全育人”理念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核心内涵,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然而,其在高校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应落实到高校的整体工作布局上,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例,其与“三全育人”理念在核心要求上完全吻合。

2.1“三全育人”理念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形式一致

“三全育人”理念中“全员育人”指代的是全员参与,学生为主体要素,学校、学院、老师、家庭都应围绕学生开展相关工作。“全过程育人”指代的是全时间段覆盖,在校期间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应贯穿始终。“全方位育人”指代的是全领域、全方面覆盖,在学生各个发展层面都要起到引领作用。“三全育人”可概括为主体、时间、空间上的三重引领。这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形式完全一致。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归根结底是做学生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无论是学生本人、辅导员、学校就业指导部门还是学校其他机关职能部门,都应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员参与、全员配合。学生入学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应随之展开,在学校各职能机构的有序配合下,开展充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2.2“三全育人”理念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目标一致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旨在通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国家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志报国的科学家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结果。从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一大批老一辈科学家,到陈景润、黄大年、南仁东等一大批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都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步入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外出留学,学成回国,为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是高校、社会对当代学子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伟大成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通过高校平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到国家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中去,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

三、新时代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完善路径

3.1“励志气”,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下好思想引领“先手棋”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励志气”,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对于石油石化行业高校而言,我们要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明确“培养什么能力、怎么培养、为谁培养”这一根本问题。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不是某一点、某一面,而是要渗透到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方位、多层次”地去教育引导,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更是如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如何在大学生活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目标,如何能够正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如何能够正确看待目前行业的前景和问题,如何能够在这个阶段去修正自身、完善自我,从而不断地去适应行业的变化。我们要强化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三观”,具备“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努力做到继承和发扬石油精神,从而下好思想引领这一“先手棋”,培养出信念坚定、志向明确、规划清晰、人格高大的时代青年,努力实现为国、为党培养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石油人。

3.2“强骨气”,夯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打好心理疏导“主动仗”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强骨气”,要炼硬骨、铸铁骨,面对困难挑战不畏惧。这里的骨气硬不仅是要体现在健康强健的体魄,更要有坚硬顽强的心志。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可能学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疑惑,在完成自己规划的道路上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有重重的阻碍和挑战,如果我们不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多下功夫,学生可能会因迷茫、失利等原因迷失自我,如果再加上学生前期个人经历不太顺畅,家庭环境不太和谐等因素,往往就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对于行业高校而言,我们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上下功夫,要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建立“一人一策”,并结合多部门、多方面人员的力量去长期跟进,不断观察学生在前进过程中遇到的方方面面,在必要时刻及时进行干预,打好心理疏导的“主动仗”,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自己无法“走通”的路,一些自己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要上好石油石化行业的“历史课”,讲好石油故事,讲好“铁人精神”,以老一辈石油工人的石油故事激励学生,在特殊时刻、事件上帮助学生重拾信心,坚定信念,使学生能够继续坚定的照着自己的规划道路去前行,并且能够做到自己调整心态,有足够硬的“骨头”和“气魄”去应对以后发生的风险挑战,成为立场坚定、敢于拼搏、不言放弃、勇于“亮剑”的时代新人。

3.3“固底气”,搭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教学保障机制,出好合力育人“组合拳”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固底气”,要厚植强大自信,增强国家、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石油石化行业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也应注重“固底气”,厚植爱岗敬业,增强学生对于行业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而不应是让学生理解为所谓的“夕阳产业”、“待遇差”、“环境艰苦”这些字眼儿。我们要把石油石化的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持续贯穿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中,告诉学生老一辈石油工人这样走为什么能“行”,如果我们这样做为什么“好”,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努力才能“更行”、“更好”。当然,这些工作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就能够完成的,需要石油石化行业高校内的各个部门、各专业老师、专兼职辅导员甚至是毕业多年的各单位校友去合力做好的。

要做好“固底气”的工作就需要出好合理育人的“组合拳”,“励志气”、“强骨气”的工作亦是如此。想要协调这么多的部门和人员去合力做好,就需要搭建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学保障机制,从平台、人员、负责模块、教案制定、奖惩措施等等都要建设好。“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台子”有了,刀才能用在刃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保障机制有了,部门、人员才能有更好的施展空间,才能努力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好、做深、做精。

(文:穆野 周小龙 编辑:李姝霏 编审:黄明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