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数学与统计学院组织全体党员赴昌邑抗日殉国烈士祠和李福泽事迹陈列馆,开展 “忆红色历史,践初心使命”主题党性教育。由学院党委书记康晓俊带队,全体教职工党员及部分学生党员骨干一起参加,在红色地标中追溯革命记忆,在英烈事迹中淬炼党性修养。
昌邑抗日殉国烈士祠庄严肃穆,“浩气参天” 的纪念碑在绵绵细雨下更熠熠生辉,碑阴镌刻的 391 名烈士英名与正厅供奉的 527 个烈士灵牌,无声诉说着 “渤海走廊”的烽火岁月。活动伊始,全体党员在纪念碑前听取了烈士祠的讲解,党员干部们深入了解了“渤海走廊”的战略意义,之后在正厅前集体肃立默哀,深切缅怀为民族解放事业牺牲的英雄先辈。
走进李福泽英烈事迹馆,丰富的图文资料、实物展品将李福泽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鲜活呈现,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与深刻共鸣。从沂蒙山区率“老一团”取得五井战斗、莒县战役等数十次大捷,到辽沈战役中参与指挥惨烈的塔山阻击战;从戈壁大漠主持酒泉发射基地建设,到带领团队攻克难关成功发射 “东方红1号”卫星,将军的一生诠释了“报国初心”的深刻内涵。尤其令人动容的是,将军临终前留下遗嘱,将骨灰分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塔山烈士陵园与酒泉卫星发射场,以独特方式永远守望毕生奉献的国家与事业,这份赤诚与坚守,正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
活动尾声,全体党员围绕 “传承英烈精神,践行初心使命”开展深入交流。青年党员代表感慨道:“李福泽将军从校园走向战场、从抗日前线奔赴航天戈壁,每一次选择都彰显着共产党人的责任与担当,让我真正读懂了‘初心’的重量。”党支部书记也表示:“要把‘渤海走廊’军民同心的精神与航天人自力更生的品质融入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的使命。”
党委书记康晓俊在总结中强调,此次活动以本地红色资源为生动教材,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学习中深刻感悟初心使命。昌邑作为革命老区,34 处红色景点串起的不仅是历史足迹,更是精神纽带,全体党员要以李福泽等英烈为榜样,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爱国情怀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学校发展与国家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文/图:葛翠萍 编辑:景靖威 校审:肖钦杰 终审:葛红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