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潍院时讯

匠心筑梦做好学生引路人

发布时间:2018-09-07

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一批以身作则、无私奉献、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的教师典型。

直面转型 以勤补拙

2016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们还清晰地记得,这学期他们《西方经济学》的第一节课,任课的刘强老师是这样做的自我介绍:我的学历经历了目前中国学历层阶上的每一个阶段,专业也包括了好几个:第一学历是全日制中专,专业是财务会计;然后是自学考试的大专,专业是英语言文学;接下来是五年制高起点函授本科,专业是国际贸易;硕士是同等学历申请,专业是产业经济学;然后是全日制的博士,专业是国际贸易学。现在,我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用经济学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她说,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我知道今天你是什么样子,我却无法预知10年后你会是什么样子。学历很重要,能力更重要;起点很重要,过程更重要;有梦想,就会有机会。

2011年4月潍坊幼教特教师范学校并入潍坊学院,成为潍坊学院的一个二级教学单位。刘强也由当时潍坊市教育系统最年轻的校级领导变为潍坊学院二级学院正科级的副院长,心理落差不可谓不大。她尽管有失落、迷惘,但她坚信努力付出、负重前行是最好的选择。

时隔7年,我们看到了成功转型的刘强,看到了她比一直在高校里工作的人取得的更多的科研成果,看到了她由一名中专教师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授,看到了她给那些因为师范教育资源调整而事业发展受阻的原来中师学校的老师们树了一个标杆。

她说,她很欣慰。7年,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而言,也许并不算很长。但是,她在这7年间,用3年的时间拿到了博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奖学金;进站做了博士后研究,获得了博士后面上资助和特别资助两项资助(约全部在站生的5%的人可获得);获得了省政府出国留学基金的资助,到美国东北州立大学访学了一年;获得了科技部国家科技出版基金的资助,此项资助每年全国只有100项;立项(结题)了教育部课题、省自然基金课题、省社科重点项目等13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成果获得了省社科成果三等奖、4项成果获得了市社科成果一、二等奖。她说,她的这些成果,作为一名由中专老师转型到高校半路出家的人,她未必是最好的,但应该是进步最快的。

她一直在加倍地努力,她从来不吝付出。“因为只有付出更多,才能跑得更快,才能自助者天助。”刘强老师说。

坚守初心追梦科研

2014年蔡建生老师受中国组合数学与图论学会的邀请,参加了两年一度的全国组合数学和图论大会。当年10月他又受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邀请,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和日本茨城大学发起的中日图论交流会。2015年6月他受台湾中山大学的邀请,参加由台湾中山大学主办的海峡两岸组合数学与图论大会。在这些大会上,蔡老师均做了30分钟的邀请报告。说起这些经历,他的学生说,其实蔡老师年轻的时候就很牛了,在他40岁的时候就收到过美国《数学评论》杂志社主编的聘请信,邀请他担任《数学评论》的评论员。

今年刚刚毕业的2014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一班的张兴龙对蔡老师的人品极为赞赏,“蔡老师上课时是杜绝学生玩手机的,但有一次上课,他的手机忘记调成静音,突然响起来了,他感到非常惭愧,马上对同学们道歉。”“一件小事可见其人品。”他说,“能成为蔡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蔡建生老师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运筹学专业,2007年获得山东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博士学位。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40余篇被SCI或者EI收录,并于2009至2012、2013至2016他主持的项目“图的列表和无圈染色”及“图的几类染色问题的研究”连续两次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他的研究课题“图的无圈和广义无圈染色”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褪下这些荣誉光环,蔡老师是坚守初心,追梦科研,对花花世界漠不关心,踏实地奋斗于自己事业的质朴学者。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一直都激励着我不敢松懈,不断前行。”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蔡建生老师成功地将自己的科研工作的成果转化到教学工作中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他组织一些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参入他的科研工作,他的部分论文构思和写作过程也邀请感兴趣的学生参入。“学生参入科研过程,可以大大扩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他说。蔡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帮他的学生谋划好成才之路,并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自己兴趣并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和学校考取研究生,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教研方面,蔡老师利用组织大学生数学竞赛作为契机,开始了“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数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的教研工作,目前本教研项目已顺利结题。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蔡建生老师成功将科研辅助教学的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超算练就超人 难度逼出高度

2017年春天,由5名在校大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17)总决赛中,一举打破国际超算竞赛HPL计算性能世界纪录。为了这次比赛,代表队指导老师韩立奇,带领他的弟子们在实验室里寒来暑往,披星戴月,不急即时之功,不近垂手之利,他要求队员们放弃一切短平快的速成幻想,立足实验,勇于并乐于跟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最终在决赛中以每秒31.7万亿次浮点运算速度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成为大赛最大黑马并赢得最高计算性能奖。

2012年10月,韩立奇成为潍坊学院的一名教师,担任潍坊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学科超级计算与复杂系统建模方向带头人,主持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多项省级课题。

早在负责筹建学校高性能计算中心之时,韩立奇就在论证方案里写道:“当前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以学习常规的软件开发、网络通信为主,在高性能计算上鲜有涉及……我国高性能计算市场年增长率达20%~50%,因此我校计算中心可抢占先机,在助推科研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技能全面的高算人才……”在他看来,科研的意义不仅在科学本身,更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绝佳手段。在计算机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他选拔了一些在校本科生担任科研助手,全程参与高算中心的建设与运行工作,并组建“潍坊学院ASC超算团队”,亲自担任团队带头人和首席指导教师。然而,高算高深,超算超难,其广度与深度远远超出了常规的本科学习内容。为此,韩立奇老师对这些学生助手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与规划:“做到软硬兼备,切忌一知半解;立足实验,不可纸上谈兵、脑子里画图纸;怀有大科学、大工程的精神,勇于、乐于跟其他学科进行交叉。”韩立奇带领他的弟子们在实验室里默默地耕耘着、积累着。当别人对此投来质疑的目光时,他们已在煎熬中实现着升华,在厚积中孕育着薄发。

2016年,韩立奇带领他的学生团队首次参加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就取得全球排名第22位的好成绩,被授予“卓越奖”。2017年获得“最高计算性能奖”、“一等奖”。他带领的团队被学校授予“特殊贡献奖”。

如果说超算团队是韩立奇老师打造的精兵,他的另一宏图则是把更多的普通学生培养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国际化人才。为此,他致力于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研究,在授课形式上不拘一格,大胆使用海外原版教材、全程使用英文课件。在课堂上,他经常提醒学生:“我们选择挑战,是因为‘它难’,而不是因为‘它简单’。”后来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在求职跨国公司、考研面试以及参加国际大赛中都得益于这种逼出来的计算机与英语双高度。在从难从严的同时,韩立奇的授课也充满了激情,他常对学生讲:“我不是你的家庭教师,我是你的大学老师。我不辅导你,但我引导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比学习知识更有价值的是创造知识。有一天,你不用我的鞭策就能日行千里,那你成功了,我也成功了……”

“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个教师节讲话中对教师的要求。在我校秉承对立德树人这份事业的敬畏与坚守的老师有很多,被评为潍坊学院“最美教师”的齐晶,她从一次班会、一次谈话、一次家访、一次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用自己特有的个人魅力、专业水准和谈心艺术引导学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启明星。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刘进忠,他通过报告会、QQ、微信等手段对同学们开展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在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指引工作,鼓励同学们眼光长远、树立崇高、科学的远大理想,认真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的刘云,担任车辆工程学业导师十一年来,每年都抓好新生入学专业教育环节,发动大一大二新生加入潍坊学院大学生智能汽车代表队,针对大三学生考研热点问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报考院校咨询和专业课程辅导;发动在读研究生校友为学弟、学妹研究生复试提供参考信息。有人形容教师是摆渡人。我们的老师常年为学生撑着篙、打着桨,成为了学生青春故事里的人。他们对待一届届的学生,倾心相授,他们用无数个日夜的旅程诠释着立德树人这份职业的神圣。

(编辑:陆宝春)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潍坊学院

邮编:261061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东风东街5147号

联系电话:0536-8785225

微信公众号

诉求通道